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有關社會公德思修論文

有關社會公德思修論文

什麽叫做社會公德呢?我的理解:只要是為了社會的繁榮與昌盛而自我守則,只要是與社會的壹切榮辱與***,只要是真正的把自己當作社會的壹分子,都可以說是具有了社會公德心。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可以看到壹些平凡的人們在做著令妳我感動的事情:大街上,小女孩手中壹直緊握著壹張雪糕紙,找尋垃圾桶;公園裏面,爺爺奶奶主動為樹木施肥澆水,餵養野鳥;小區中,居民們自發的出版報,寫小黑板預告天氣,維護小區的和諧溫馨;校園裏,莘莘學子們愛護公物,自覺的拾起身邊的紙屑,遵守著校規校紀……但,真的我們只是看到了這些溫暖詩意的畫面麽?現在的評論眾說紛紜,有的人很安心的以為:中國發展這麽快,人們的生活水平漸漸提高,自然會擁有社會公德心。物質水平上去了,自然精神層面也節節高嘍!還有的人們則是大聲疾呼,說中國人已經喪失了社會公德心,人們的素質越來越低了,還有的則是習慣性的接受著身邊的壹切,過好他們自己的生活。所有的事情都不可避免的看到兩面性:壹方面有吳慶恒老先生那樣無私熱愛著自然的人,壹方面還有大量隨地亂扔垃圾,看輕日常習慣的人們;壹方面有李素麗那樣熱愛祖國事業,天天笑臉為人的人們公仆;壹方面也有貪汙枉法,把國家的錢財納入自己錢包的各級官員……我不想下壹個膚淺的結論,論述社會公德心究竟人們是否缺失,可是,這也的確是壹個值得所有人深入反思壹下的問題!社會是壹個大的統籌的概念,而我們作為社會公民的壹員,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家的概念,學校的概念,集體的概念與國家的概念。人人都愛護自己的家,但為什麽有些人遇到了更高壹級的社會時,就變得不再那麽認真,不再為社會計較得失計較榮譽了呢?對於壹類人來說:本質的原因是他們中只有自身利益,滿眼都是金錢與權利,根本看不到國家社會的需求,無視規則與約定,反而想方設法的希望從社會尋求利益歸為自家囊中,總的來說,自私二字!還有壹類人則是後知後覺的過活,他們遵守法律,只是他們過的太被動了,從來不願意主動的想壹想自己應該為社會做壹點什麽,能做些什麽,總的來說,被動二字! 而如何提高人們的社會公德心呢?做到藥到病除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對於第壹種人,他們的世界觀本身就有大部分的扭曲,把個人主義與享樂拜金放在了集體利益的前面,要想使他們改變必須從內心的深處感化他們,讓他們重燃愛國的熱血與作為社會中壹分子的責任感:當自身作為壹個公務員時,總是心系怎麽做好人民的公仆,多為了社會貢獻自己的壹分力量,如果心裏裝著百姓,怎麽還會想著貪汙與私利呢?當自身作為壹個商人時,總是竭力想著如何提高產品的質量,使服務更到位,使消費者真正的得到優質的商品,愉悅的購物消費,如果心裏背負著責任,怎麽還會耍小聰明偷稅漏稅,制假造假呢?對於第二種人,他們不是沒有明確的社會公德心,只是責任感不夠強烈,沒有切實的把自己當作社會的成員:他們為了貧困學子而焦心,卻不曾想到為之捐獻資財;他們為了社會上的趨炎附勢憤憤不平,卻不得不為了生計四處送禮;他們為了假奶粉的嚴重代價而義憤填膺,買到假貨卻只是抱怨幾句,從不報案找相關單位……這樣的人們被動的生存在大眾的社會中,即使知道什麽是對社會有利的,什麽是對社會有害的,也不會自發的去做或不做。要使這類人的社會公德心顯示出來,必須做的就是改變他們的從風觀:對社會有利的就堅決要維護,從自己開始就是要做,對社會有害的就壹定要杜絕,從現在開始我就不做,我還要不讓別人這麽做!如果以主人翁的態度來看待世界,怎麽可能還會被動的讓自己的社會公德心迷失在人海中呢?如果所有的人都擁有壹顆社會公德心,以真善美為榮,以假惡醜為恥,這個社會將不再會存在黑暗面,這個地球將變成愛的海洋,相親相諧。從來就不乏的人在我們身邊很安靜的擴大自己的愛:著名歌手叢飛,不惜自己忍受惡劣的生活條件,壹度妻離子散,也要為了素昧平生的孩子們營造壹個個上學的夢想;感動中國臺灣巨富霍英東,達則兼濟天下,用自己的個人資財建立了壹個又壹個基金會,資助競技選手,為申奧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更有不知名的好心人為希望工程捐獻,有不求報酬的誌願者根據社會的需求自發組織時刻行動著……社會公德心從來就無所謂大小,只要是誠摯的為了社會的興隆而做實事的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無論是否只是從不亂扔垃圾,還是公車上每每主動讓座,無論是僅僅扶起了倒下的圍欄,還是幫助了不識路的外地人,無論是為了環境甘願擠公車,還是見義勇為,敢於站出來說話,這都是我們社會公德心最真實的顯露!社會公德心,我們究竟有多少呢?這也許不是問題,關鍵的是我們做了什麽:時刻準備著,為社會貢獻自己的每壹份力量,當我們處於社會之中;行動起來,為社會的穩中發展做力所能及的每壹件小事,當社會需要我們時。也許妳的社會公德心就在撿起的每壹張紙屑中,就在每壹個感謝妳幫助的微笑裏,就在妳真心付出後的欣悅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