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高適原文翻譯如下:
原文如下: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塞聲壹夜傳刁鬥。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譯文如下:
中國東北邊地的烽煙在不斷飄揚,守邊將士離家遠戍去殺滅敵寇殘賊。好男兒本應縱橫沙場報效國家,贏得極高的聲威大名垂宇宙。敲鑼打鼓隊伍浩蕩急行軍翻過榆關,旌旗飄揚直插雲飛還不停歇。校尉緊急傳羽書奔向飛將軍把敵人兵眾的情況說出,說匈奴胡虜要冒犯我強漢邊境。
他們氣勢洶洶來入侵我國疆土,於是漢朝派遣了飛將軍李廣立即把敵虜殲除。邊地的士卒們經歷了無數艱辛的戰鬥生活,將士們身受皇上的恩遇有如常打敗敵就輕易地不顧敵情,盡力報效朝廷堅持奮戰關山難以解圍國家危亡誰能不顧個人去為國捐軀?
戰士們身穿鐵甲守邊防為國遠戍已歷時很久,思念家鄉的妻子少婦為他們悲愁斷了腸,在城南少婦為他們思念戰士而悲傷斷腸;出征的青年戰士們在薊北獨自回頭把妻兒望。邊風急吹那還能得到相聚,邊境蒼茫更加哪會有安定!
三伏三秋殺氣騰騰做陣雲,更聽到整夜不息刁鬥聲。互相看望刀與劍碰在壹起血染紛紛,犧牲為國忘家誰又能顧及個人的功勛?君王不憐憫征戰的士卒老苦辛勤為國犧牲,至今還在思念有勇有謀愛護士卒的李將軍!
《燕歌行》這首詩的特點:
1、敘事性強:這首詩以邊塞戰爭為背景,通過敘述戰鬥的經過和士兵的感受,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看法和情感。其中,詩人運用了大量的細節描寫,使得詩歌的敘事更加生動、形象。
2、語言簡練明快:高適的《燕歌行》語言簡練明快,用詞精準,富有表現力。例如,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通過簡短的語言,生動地描繪出了戰爭的殘酷和士兵的無奈。
3、感情深沈: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戰爭和士兵的深刻關註和同情,情感深沈。詩人通過對戰士們的慰問和哀悼,表達了對他們的敬意和同情。同時,詩人也批評了將領的輕敵和失職,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