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諸葛亮舌戰群儒這是那壹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這是那壹回?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

為了促成孫、劉聯合大業,諸葛亮跟隨魯肅來到江東。孫權邀文武百官商議,東吳張昭等力主投降,魯肅不同意,孫權傾向於魯肅。

孔明面見江東眾謀士,諸葛亮和眾人展開舌辯,駁得眾人無話可答。東吳糧官黃蓋和魯肅引孔明見孫權,諸葛亮用言語激孫權,孫權變色入後堂。

亮怪孫權不問己破曹之策,肅又引孔明入後堂敘話。孔明向孫權說明操兵弱點、孫權聯合可破敵曹操的道理,孫權信其言。

張昭等人又力主投降,提醒孫權不可中孔明之計,孫權最終還是猶豫不定,只得請周瑜(字公瑾)從柴桑回來商議對策。

擴展資料:

相關人物:

1、諸葛亮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壹統北方,孫權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軍進取荊州,劉備兵敗。

在此緊急關頭,諸葛亮趕赴柴桑,同魯肅、周瑜等勸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建安十六年,劉備以助劉璋為名,率兵數萬入益州,於次年與劉備會師,攻取成都。

蜀漢章武二年(222),劉備兵敗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諸葛亮奉遺命輔佐後主劉禪。

建興三年(225年)進軍南中。采用攻心為上、攻戰為下的方略,使孟獲等心悅誠服,五年春,諸葛亮上《出師表》,自統大軍10萬,進駐漢中,準備攻魏,六出祁山,於建興十二年春統軍進駐五丈原,與司馬懿所率20萬魏軍對峙於渭水南。八月,因積勞成疾,卒於軍中。

2、魯肅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出生於壹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蕩,常召集鄉裏青少年練兵習武。

建安五年(200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

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