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淅淅瀝瀝 [xī xī lì lì]
釋義:狀聲詞。形容下雨的聲音。
引證:
《紅樓夢》第四五回:“不想日未落時,天就變了,淅淅瀝瀝的下起雨來。”
洪深 《走私》:“窗上淅淅瀝瀝,是雨點打在玻璃上的聲音。”
馮德英 《苦菜花》第十壹章:“雨小些,但還是淅淅瀝瀝地下著。”
用法示例:
1、秋雨,淅淅瀝瀝,飄飄灑灑,帶著幾分靈動,飽含萬種情感,心懷無盡的纏綿和繾綣,淋漓的潑灑出心靈的宣泄。
2、斷斷續續下了幾天的雨,到黃昏又淅淅瀝瀝的下起來了。細柔的雨絲密密地斜織著,雨聲便如春蠶咀嚼桑葉壹般,嘈嘈切切地將白晝的余光啃噬殆盡。
反義詞:
壹、滂沱大雨 [pāng tuó dà yǔ]
釋義:勢頭很大的雨。
引證:只見~,壹似瓢潑盆傾,下有半個時辰。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回。
出處:《詩·小雅·漸漸之石》:“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例句:氣象預告說今天有雨,下戰書果然下起了~。
二、傾盆大雨 [qīng pén dà yǔ]
釋義:雨大得象盆裏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勢急。
引證:煙擁層巒雲擁腰,~定明朝。 ◎宋·蘇軾《雨意》詩。
出處:宋·蘇軾《雨意》:“煙擁層巒雲擁腰;傾盆大雨定明朝。”
例句:幫助犯錯誤的同誌,要采取和風細雨的態度,不能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