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的下跌,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全球經濟衰退的前景,導致對原油需求預期下降。
由於通脹加劇,美聯儲已連續兩個月加息75個基點,這是1994年以來美聯儲最大的單次加息幅度。在美聯儲大踏步加息的背景下,各國央行被迫紛紛加息(不然與美元息差拉大,資金出逃或回流美國,對經濟影響更大)。
7月21日,歐洲央行宣布加息50個基點,這是歐洲央行11年來的首次加息,也標誌著歐元區負利率時代結束。8月4日,英國央行宣布加息50個基點,將基準利率從1.25%提高至1.75%,這是自1995年以來的最大加息幅度,也是去年12月以來英國央行第六次加息。
但加息也會顯著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引發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這使得市場預期原油需求進壹步下降。
其次,歐佩克原油連續增產、美國原油庫存增加等因素,也壹定程度上影響了油價走勢。
上周三,歐佩克同意在9月份增加10萬桶的日產量,雖然低於7月和8月的增幅,同時也是1986年以來最小的壹次增產,但是在這之前,市場基本上認為,在市場需求下降的背景下,歐佩克不會提高原油產量。
美國能源信息署稱,7月29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增加450萬桶,汽油庫存增加20萬桶,而之前市場普遍預期原油和汽油庫存減少。庫存增加的原因是美國原油出口減少、原油加工積極性降低。
另外,作為刺激今年上半年國際油價大漲的突發因素,俄烏沖突呈長期化趨勢,對國際油價的邊際效應也在減弱。
按照花旗銀行7月5日在壹份報告中的預測,受經濟衰退影響,油價在年底前可能跌至65美元/桶,到2023年底或降至45美元/桶。
油價調整的時間
國內成品油零售價“第15輪”調整將於下周二晚上(8月9日24時)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