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2的劇本比1強很多,故事更加曲折復雜也有反轉,加入了很多恩怨糾葛和各方勢力的絞殺
不過這劇本還是有很多硬傷的,這些硬傷在第壹部也有,很明顯編劇在寫劇本的時候是美式編劇常用的套路,先預先構想出壹個沖突的結構作為骨架,然後用各種解釋來補全前因後果。這有什麽問題?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有時候妳對於前因後果的解釋很蒼白甚至並不合理,這在第壹部的丁修這個人物上最為明顯,葉修這個人物可以說是推動情節的工具,而且前後轉變過於突兀,尤其是在最後要結果了他師弟的時候又莫名心軟了,所以他做了那麽多究竟又在幹什麽。。。。
第二部也有這樣的硬傷,為了塑造起來男主的光輝偉岸的形象故意在吊橋訣別,對,我說的就是故意,我看到他們壹行人到了吊橋那兒不走要楊冪壹個人逃走然後死守吊橋我就覺得奇怪,妳們為什麽不過了橋再砍斷橋絕追兵的路?可能有人說區區斷橋根本無法阻擋追兵,所以斷橋阻擋不了倆人就能了麽?因此吊橋的戲也是編劇預先設想出來的情節沖突點,哪還能照顧到前因後果以及是否符合當時最正確的行為邏輯這些層面。
而北齋最後又回來這是無數電影中都會出現的橋段,北齋必須跑回來,北齋跑回來只有壹個目的,就是把忘恩負義獨自逃走的包袱丟下,意思是可不是我忘恩負義,是妳拿刀生逼著我走的,所以北齋跑回來就是要在道德層面上給觀眾壹個交代。
北齋其實是串聯起整件事情的線索型人物,整個故事本來講的就不是北齋與沈煉的愛情,更何況把北齋與沈煉的關系僅僅狹隘的理解為愛情就太掉價了也不符合整個故事所要展現的思考。況且當初沈煉要救北齋的原因就像《這個殺手不太冷》裏殺手救小姑娘差不多意思,《這個殺手不太冷》裏殺手壹開始救小姑娘也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曾經有過簡短的壹些交流在對方心裏留下了壹些情感而使得男主在面對熟悉的陌生人面臨生命受到威脅時失去了往日的漠然和冷酷無情。
因此在這部電影裏作為線索型人物的北齋這個角色本身就不需要多麽濃烈情感的表達,楊冪的表演剛剛好。
而電影裏魏忠賢的東廠簡直成了擺設,唯壹的作用就是張譯要捉拿沈煉二人的時候魏忠賢撤了通緝令送人頭,結果最後的決戰就是好人和好人的決戰。
其實這片子導演還是想在最後拔高壹下的,討論究竟什麽是善什麽是惡?為了戰勝邪惡善就必須要比惡還要兇惡以及這種轉變究竟是不是值得的。關於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矛盾,為了集體的勝利是否就必須犧牲個體?這其實才是這部電影真正想說的,而導演的答案則是沈煉的選擇和回答,沈煉對陸文昭說妳們這樣和魏忠賢有什麽區別以及最後選擇救北齋,北齋此刻是具有象征意義的。
至於楊冪的表演,要不是我看了片子怕是要被知乎er騙的死死的,楊冪表現還可以至少比劉詩詩好,有的地方沒演足但是至少沒有地方演的突兀,妳們要拿楊冪和《英雄》裏的林青霞比,那是遠遠不如,但是還沒到拖後腿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