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寧是從17歲時學會吸煙的。他的母親瑪麗娜十分擔心他的健康,因為列寧在童年和少年時期身體並不十分結實,就勸他戒煙。母親對列寧列舉了吸煙對身體有害的種種理由,然後向他指出,在他自己沒有掙錢之前,不必要的開支,即使是幾個戈比的支出,也是不應當花費的。
當時,列寧是個因參加革命活動而被開除的大學生,毫無經濟收入,全家都靠撫恤金生活。思想早熟而又敬重母親的列寧聽從了母親的勸告,毅然戒了煙,並且終生不吸。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在辦公室墻上貼上“禁止吸煙”的紙條。
在有人不遵守規定依然吞雲吐霧時,他生氣地當眾撕下紙條,並且說“免得糟踏規定”,列寧在參加“星期六義務勞動”時,壹位年輕的紅軍指揮員出於敬慕請列寧抽煙,列寧謝絕了,並且幽默地笑著說:“同誌,妳在戰場上和敵人勇敢作戰,妳為什麽不能跟吸煙作鬥爭?”
2、有壹次,列寧發現人民委員會壹個工作人員的上衣口袋上掉了壹顆鈕扣。列寧看到了,沒有出聲,走了過去。碰巧第二天列寧又遇見了這位同誌。壹看,他上衣口袋上還是沒有鈕扣。到第三天也還是沒有。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寧才看到鈕扣縫上了。
“總算縫上了。”列寧很高興。甚至連情緒都不知道為什麽提高了。那時是國內糧食特別困難的時候,城市和工人區都缺少糧食。農村有糧食,但是農村裏的有錢人--富農把糧食藏起來了。
為了保證城市的糧食供應,往國內各地派出了糧食征集隊。那位人民委員會工作人員,就是列寧想說他掉了鈕扣的那壹位,也被推舉擔任壹個糧食征集隊的隊長。列寧猶豫不決。
人們對列寧說:“他是個能幹的人。”“是個有功之人。”“是個勤勉可靠的人。”列寧想要提鈕扣的事,但沒有出聲。那位工作人員帶了糧食征集隊出發了。
過了壹段時間,列寧接到報告。報告如此這般地說,那位工作人員不勝任工作,他不能保證弄到糧食。不但如此,富農還把糧食征集隊收集的糧食給燒了。
“可是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人們向列寧報告說,“他沒有預先提防,漫不經心,沒有及時把糧食可靠地保護起來。”也有壹些人庇護這個糧食征集隊的隊長:“列寧同誌,這是偶然事故。”
列寧聽著,他自己則在壹張紙上畫著什麽東西。別人頗感興趣:列寧在那裏畫什麽?往紙上壹看,只見紙上畫著壹顆鈕扣。
3、革命導師列寧工作十分緊張、繁忙,但只要回到家中,他總是主動爭取多幹些家務活。有壹次,列寧正在工作室寫壹篇講話稿,突然聽到嶽母在廚房裏輕輕地對他夫人克魯普斯卡婭說:“面包吃完了,喝茶都沒有面包,該買了。”
克魯普斯卡婭說:“我馬上就去買吧!”列寧聽到後,立即穿上外衣,從工作室來到廚房門口說:“要買面包嗎?這應該我去。”
他還埋怨克魯普斯卡婭不讓他參加家務勞動,說由他負責買面包是早就安排定了的。列寧到附近面包鋪把面包買回來,然後回房裏繼續寫作。
4、列寧他讀起書來,對周圍的壹切就理會不到了。有壹次,他的幾個姐妹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他身後搭了壹個不穩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寧壹動,塔就會傾倒。然而,正專心讀書的列寧毫未察覺,紋絲不動。直到半小時後,他讀完了預定要讀的壹章書,才擡起頭來,木塔轟然倒塌……
5、列寧因為參加革命而被捕入獄。在獄中他仍然堅持工作,想利用在監獄的時間寫壹本書。可是監獄裏只許犯人看書,不許犯人寫字。
監獄裏既沒有紙,也沒有墨水,列寧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了壹個辦法。他用牛奶在書上寫字,寫完後根本看不出任何痕跡,需要看的時候,只要放在電燈下或者火旁烤壹烤就可以看見字了。
監獄裏會向生病的犯人供應少量的牛奶。於是,列寧開始裝病,牛奶送來後,列寧就用牛奶在家人給他送來的書上寫東西。
監獄裏的看守經常監視犯人,他們常透過門上的小窗往裏看,觀察犯人都在幹什麽。為了不讓看守發現,列寧非常小心。他在面包中間摳出壹個小洞,把牛奶倒在中間,他管這叫“墨水瓶”。
有壹次,看守看見列寧在寫字,便兇巴巴地沖進牢房,說道:“這下可抓到妳了!”列寧站起來說:“墨水都沒有,我怎麽寫?”壹邊說壹邊把“墨水瓶”往嘴裏塞。
看守沒有找到證據,只好走出了列寧的房間。等看守走遠後,列寧趕緊用面包又做出壹個“墨水瓶”接著寫作。以後,每當看守走近的時候,列寧都鎮靜地吃掉“墨水瓶”。
列寧就是用這種方法在獄中完成了壹些偉大的著作。列寧出獄後,笑著對朋友們說,有壹天他在兩個小時內吃了五六個“墨水瓶”,把他撐壞了。朋友們聽了都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