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黃大年觀後感 黃大年同誌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黃大年觀後感 黃大年同誌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中***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黃大年同誌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黃大年同誌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

在黃大年同誌身上,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強烈的愛國情懷。2009年,黃大年同誌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讓人不禁想起華羅庚的壹句名言“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

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他的事跡淋漓盡致展現了他的愛國情愫“假如我是有壹些能力的話,我就有義務把它獻給祖國。”

在黃大年同誌身上,我們能夠感受到他甘於奉獻的敬業精神。“為了國家的利益,使自己的壹生變為有用的壹生,縱然只能效綿薄之力,我也會熱血沸騰。”果戈理的話語深深震撼著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的每壹位黨員幹部對人民的服務,不壹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作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只要能夠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隨時隨地,點點滴滴地傾聽人民群眾的訴求,把人民群眾的困難盡最大努力解決好,那麽無形中就是替黨和國家播種著夢想和希望、墾植著幸福

近期壹個響亮的名字再次響徹在我們內心,他樸素,辛勤刻苦,衣著簡便,壹生多余積蓄;他富有,兩袖清風,表裏如壹,是無私的愛國者;他固執,執著科研,心無旁騖,壹心只在實驗室;他豁達,淡泊名利,安貧樂道,壹生的平凡鑄中國科研的偉大;對於家人的不理解,他說“忠孝難兩全,家國難兼顧”;談起老壹輩科學家,他說“看到他,妳會知道怎樣才能壹生無悔,什麽才能稱之為中國脊梁。當妳面臨同樣選擇時,妳是否會像他那樣,義無反顧?”是的,他義無反顧了,他就是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國家深探專項裝備研發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863航空探測裝備主題項目首席科學家,他是黃大年同誌。

很多人評價他是“純粹的知識分子”,因為他“什麽職務也不要,就想為祖國做些事”,很多人評價他是“另類的科學家”,因為他對待科研只壹句“我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不專則不能”“科研需要瘋子,需要拼命” “唯癡迷者成大業”--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用58年的人生證明了這些成功經驗。這兩天媒體的追憶中,他的壹句話尤為令人動容:“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壹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余願足矣”。堅守崗位,追求夢想、不知疲倦,爭分奪秒、唯恐落後,這是黃大年給人的印象。“把科研當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經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這就是黃大年的真實生活寫照,黃大年成就了祖國在科學技術上的多處“彎道超車”。7年間,黃大年和眾多科學家壹起創造了多項“中國第壹”,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曾經,錢學森回國時,壹位美國海軍將領說,“壹個錢學森抵得上海軍陸戰隊5個師的兵力”。7年前,黃大年歸國時,有外國媒體評價,“他的回國,讓某國當年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後退100海裏”。但當我們驚嘆那些科技英才的過人之處,羨慕他們成功的榮譽,感慨他們的神奇時,卻可能忽視他們身上的執著精神,無窮毅力。如今世界多極化發展,發展迅速,科技競爭乃是壹個國家、壹支軍隊核心能力的競爭,壹旦落後,可就是國家能力、軍隊實力的落後。這就要求科技人才必須有壹股“拼命勁”,勇於爭第壹。正所謂,“性癡,則其誌凝,故書癡則文必正,藝癡則技必良”。錢學森鐘情於導彈研究,終成為壹代巨匠;宋文驄醉心於國防重器,終成為“殲-10之父”;黃大年癡迷於前沿攻關,終成為科技巨星。無數科技英才的事跡表明,鐘情專壹、埋頭苦幹的人,才有希望登上科技的峰巔。中國要建設科技強國,不是壹句口號,也不可能壹蹴而就,它離不開壹大批像黃大年那樣的“科研瘋子”,離不開他們身上的“拼命勁”。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新中國成立初期,壹大批海外英才集體回國,他們認為,“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憑著這樣的家國情懷,很多人甘心做“沈默的砥柱”,為中國創造了“兩彈壹星”。今天,我們正走向民族復興,而民族復興的支撐在於科技振興,在於眾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興國。在黃大年心中,“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作為壹個中國人,國外的事業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國的強大。只有在祖國把同樣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滿足”。只有中國強大了,他們的內心才更為強大。正是擁有壹顆“祖國高於壹切”的初心,讓黃大年這樣的科學家隱忍克己、樸實包容,只講奉獻、不圖回報,不求名利。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不進則退。在科技興國的戰場上必須有“壹招鮮”。這個“壹招鮮”就是顛覆性技術,有它我們才有發言權。然而,“在科學的競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績都將馬上成為過去,壹個真正的科學家總會有極其強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壹步就落下了”。就是這種“不安全感”、這種“本領恐慌”,讓黃大年這樣的科學家,兀兀窮年、玩命工作,為國家和軍隊發明了核心技術,創造了科技戰場上的“壹招鮮”,成為中國有利的武器。“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這是美好的人生。很多科學家之所以成果豐厚,就在於以出世的態度做學問、搞研究,超然物外;以入世的態度愛國家、愛科學,殫精竭慮。黃大年就是這樣的人,“參加學術會議或講座,他能壹口氣準備十幾頁的材料,但要讓他填報個評獎材料,半頁紙都寫不滿”。反之,名利心盛,耐不住寂寞,只看重科研資金,不聚焦科研攻關,就很難有大的成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做壹朵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個黃大年壹樣的人燃燒自己、照亮未來,鑄就起了民族脊梁,中國的脊梁,每名科技工作者都應以“黃大年們”為榜樣,大力弘揚“冷板凳”精神,始終保持壹股不回頭,拼命勁,在科技興國的偉大征程中書寫華美篇章,樹立高大形象。

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誌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批示後,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系統各單位隨即進行廣泛宣傳,大範圍組織學習和研討,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堅定理想信念,至誠愛國奉獻,積極建功立業。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是中國人民壹以貫之的優秀品格,是中華民族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力量。黃大年同誌的“理想因報國而澎湃”,引起了昆明分院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強烈***鳴。

 在各單位學習研討的基礎上,近日,昆明分院召開學習黃大年同誌先進事跡座談會,來自昆明分院系統科研、管理、支撐、留學人員和學生等領域的23位代表***同緬懷了黃大年同誌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並分別從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對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樹立青年理想信念等角度,暢談了學習黃大年同誌先進事跡的感想體會,表達了各領域人員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批示精神,更好踐行科技報國偉大事業的心願。

 昆明分院是在黨的領導下,伴隨***和國的發展,成長和凝聚起來的國家重要戰略科技力量。分院各級黨組織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始終將愛國情懷作為各項科研工作發展的精神指引,紮根邊疆、勇於創新、奮勇攻關,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骨幹作用,不斷取得原創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其中許多科技成果在我國科技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跡。從打破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橡膠禁運的迷夢,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

從為國防找鈾、尋找兩彈爆炸理想基巖,到在國際上得到廣泛應用的星風沖擊波理論,愛國情懷始終為科研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黃大年同誌的先進事跡是對老壹輩科學家科研報國情懷、拼搏奮鬥精神的傳承和發揚,是當代科技人員的時代楷模和突出代表。昆明分院分黨組號召昆明分院廣大科技工作者繼續深入學習黃大年同誌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和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將學習黃大年先進事跡與“兩學壹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緊密結合,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職工對標先進、見賢思齊,耐得住淡泊名利的清苦,耐得住甘於奉獻的寂寞,繼續堅持“追求真理、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科技價值觀,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工作做起,做出實實在在的創新科技成果,為實現“兩個壹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