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原為漢末劉備拜訪諸葛亮的故事。劉備曾三次訪聘諸葛亮,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後人用“三顧茅廬”來比喻誠心實意地壹再邀請。典故最早見於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三顧茅廬故事介紹
諸葛亮隱居在隆中,整天住在茅草屋裏,雖然過的是與世無爭的日子,卻十分關心國家大事。他學問很深,喜歡研究兵法。劉備為了了解諸葛亮的才能,便專程到隆中拜訪。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壹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過了壹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壹個虛名,未必有此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壹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壹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壹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不是壹個空談之人,見到劉備有誌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於是為劉備分析天下形勢,***同商討如何才能占據土地,奪取天下。他主張聯合東方的孫權,安撫少數民族,奪取荊州、益州;等到曹操集團出現變故,就從荊州、益州兩路出兵,平定中原。
劉備非常同意諸葛亮的軍事計劃,願拜諸葛亮為軍師,請他出山,幫助自己奪取天下。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的壹片誠心所感動,便離開隆中,到新野為劉備出謀策劃。
此後,諸葛亮成為劉備親密無間的助手,幫助劉備聯合孫權,並真的奪取了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勢力強大的曹操、孫權,覺得劉備有了用武之地,都不敢小瞧他。漢中壹戰,劉備將曹操殺得大敗,將曹氏兵將趕出漢中。而諸葛亮在後方籌措糧食,對前線的劉備進行了有力的支持。
三顧茅廬主要人物介紹劉備
漢昭烈帝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漢族,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晉書·王彌傳》稱之為烈祖,葬惠陵。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瑯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
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
諸葛亮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實現興復漢室的目標。終因積勞成疾,於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陜西省寶雞市岐山境內),享年五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