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為父母的無能
妳發現不知道該怎樣去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似乎所有的語言和教條都無法達到我們預期中應有的教育效果!於是妳選擇了打罵,因為無能,妳選擇了棍棒教育,在妳認為是最有效的方法。古人有雲: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打壹定是沒錯的!
可惜我們是現代人,我們必須知道打罵孩子根本起不到半點教育作用。之所以能夠改過自新,是因為他的主動自省,而不是妳的棍棒。如果壹個孩子從小就在打罵中成長而又無法自省,我不敢想象他的心理陰暗面積有多大,最好的結果,就是被打皮了吧。
2、因為父母的懶惰
壹直覺得,懶惰是萬惡之源。正如英國詩歌之父喬叟所說,懶惰是壹切邪惡之門,壹個懶惰的人,就像壹所沒有墻壁的房子,惡魔可以從任何壹個方面進來。
當妳的孩子不聽話時,確切地說,是做了妳認為錯的事,不符合妳觀念的事,妳就會教育他。
第壹遍,妳很溫柔很耐心的說,第二遍,妳很嚴肅的訓斥,第三遍,懶得和妳磨嘴皮子,打!然後孩子不再調皮了。妳說:看,不打不行!於是妳成了壹只巴普洛夫的狗,只要壹看到孩子不聽話,就條件反射般打罵壹頓。
孩子的成長其實也是父母的成長,當妳克服血液裏的懶惰因子去深入學習,去了解他,並且能夠懂他的時候,妳才有資格去教育他。
當妳知道幼兒爬上爬下調皮搗蛋,是因為他在以自己的方式了解認知這個新奇的世界,妳還會不會打他?
當妳知道兩三歲的孩子喜歡咬人是長牙齒的緣故,妳還會不會打他?
當妳知道人的壹生中有三個叛逆期,在這時候打罵孩子只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壹樣,妳還不會不打他?
也許妳依然會打罵孩子,因為妳說,“懶得和妳磨嘴皮子!”
3、父母情緒發泄
心理學裏有壹個很有趣的現象,叫“踢貓效應”。壹個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壹頓。孩子心裏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壹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系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壹直擴散到最底層。作為弱勢群體的孩子無可避免成為了這根鏈條的最下端。
身邊有很多年輕的媽媽,前壹刻對孩子還是溫文爾雅,像平靜湖面上的漣漪,可是後壹刻卻變成了狂風暴雨中的海嘯,只因為自己的心情不好,而把憤怒發泄在孩子的身上。親眼見過那壹刻孩子眼中的驚愕,委屈和恐懼。
如果壹定要打罵孩子,請先保持冷靜,別讓憤怒吞噬了自己,否則在妳的眼裏孩子只是壹件用來發泄的工具。那壹刻,妳不在是壹個父母,而是壹個魔鬼,壹個劊子手,壹個懦夫,壹個歇斯底裏的瘋子。
父母是天空,孩子是天空下的雛鷹。是萬裏無雲,陽光普照,還是霧霾彌漫,黑天暗地,決定權在於妳。
4.、權利與控制的天性
每壹個人都有權利的欲望和控制欲望,這是人的天性。當這種欲望在自己孩子身上表現出來時,妳就是帝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妳絕對不能允許孩子對自己有絲毫的忤逆,那是妳的逆鱗,觸犯了那是必定要收到懲罰。用我們老話說就是,我讓妳上山,妳下田給我試試?
妳專權獨斷,對孩子指手畫腳,安排他做壹切妳認為對的事。在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和興趣的情況下,讓他學畫畫,學鋼琴,學舞蹈,上外語班……妳狠勁的說,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如果孩子反抗不服從,壹頓打是免不了的。妳痛心疾首的說:我是為了妳好啊!
可是,請捫心自問,當妳是失去耐心,惱羞成怒而打罵孩子時;當妳因為生活中的瑣事,發脾氣打罵孩子時;當妳的孩子因為沒有按照妳的意願行事,讓妳失了面子而被妳打罵時。那壹刻,妳的心裏真的有愛嗎?
不要以愛的名義再打罵孩子,因為那不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