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才相信耳朵聽到的比不上親眼所見的東西。
出自:《宜都記》選自楊守敬書法。原文節選:
山松言: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余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疊_秀峰,奇構異形,固難以辭敘。
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仰矚俯映,彌習彌佳,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歷,未嘗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於千古矣。
譯文:
袁山松說:“常常聽說峽中的水流很快,書本記載以及口頭傳說都用登臨此境令人恐懼相勸告,還沒有人稱贊山水美麗。
到我來實地登臨這地方,壹到那裏,感到特別欣喜,才相信耳聞不如親眼所見。那層疊的山崖、秀麗的山峰,奇特的結構,異常的形狀,確實很難用言辭來敘說。
山林裏樹木聳立,繁榮茂盛,竟在雲氣的外面。擡頭欣賞高山遠樹,俯身觀看江中倒影,愈熟悉這風光愈感到美好。流連了兩晚,還沒察覺忘了返回。
(我)親眼看見親身經歷的,(還)沒有過。已從中高興地欣賞到了這種奇特的景觀,是山水有靈氣,也該驚喜千古以來終於遇到知己了!”
擴展資料:
賞析:
宜都記表現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水景色,親身體驗山水之樂的欣喜心情。這樣美麗的山水景色,千古以來無人欣賞,今天作者來到這裏,喜愛之極,流連忘返。
如果山水像人壹樣有感情有知覺的話,自己的美這樣被人喜愛、被人肯定,壹定會象遇到知己壹樣高興。上文直接抒發了作者親臨“此境”的思想感情。
北方士族南渡以後,居住在江南富饒之地,他們在自己的莊園"山墅"裏,過著閑適優雅的生活。江南氣候溫潤,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會稽地處會稽山脈和河網平原交接地段。
境內峰巒疊翠,江河奔流。傳說上古帝王虞舜曾在這帶巡狩遊想,親自耕耘;春秋時期越為吳所敗,勾踐退居此地,臥薪嘗膽,秦始皇曾登會稽山,望南海。
會稽的東山,是謝安出仕前居住的地方,也是王羲之、許詢、支遁、孫綽遊歷之處。宋人王鈺在《東山記》中作出了這樣的描述:東山巋然特立於眾峰間,拱揖蔽兮,如鸞鶴飛舞。
林谷深蔚,望不可見。逮至山下,於千峰掩抱間得微徑,循石路而上,今為國慶禪院,乃太傅故宅。絕頂有謝公調馬路,白雲、明月二堂遺址,至此山川始軒豁呈露,萬峰林立。
下視煙海渺然,天才相接,蓋萬裏雲景也。屬於會稽管轄的判縣也是引人入勝的地方。這裏"竹色溪下綠,荷花鏡中香",風景寧靜秀美,被譽為人間仙境。謝靈運有詩雲:瞑投判中宿,明登天姥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