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授導型學習設計方案.doc及其課堂電子講稿.ppt

授導型學習設計方案.doc及其課堂電子講稿.ppt

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壹冊《第壹場雪》,是壹篇情文相融、描述精練的短文,寥寥數語,“下雪、賞雪、頌雪”的全過程及蘊含其間的雪韻、雪情便躍然紙上,可謂字字帶景,句句含情。如何引導學生吸納、內化這篇經典課文,在提前布置學生探究(收集有關雪的圖片、短文、影音材料)的基礎上,可以按下列思路來引導。

壹、談雪

通過學生間交流記憶中的或其他途徑獲得的雪景、雪情、雪趣,為學習課文作鋪墊。

師:同學們,妳們喜歡雪嗎?

生:喜歡。(絕大多數學生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師:為什麽喜歡呢?說說原因好嗎?

生:可以堆雪人、看雪景、賞雪趣。(有些學生甚至還想講講發生在雪中的故事,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說壹說)

師:請同學們將各自收集的關於“雪”的資料拿出來,相互交流交流。(可以讓同學們講壹講“資料”中的故事,對影音資料老師可提供媒體讓學生播放)

[“談雪”貴在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啟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在“雪”的氛圍中來學習《第壹場雪》]

二、讀雪

“讀雪”就是要讓學生去讀課文,在讀中領會、在讀中感悟。讀的過程中兼以老師的經典點撥,促使學生真正的讀懂課文。

1、感知雪韻。

(1) 讀順,先聽範讀後自讀。

師:同學們,讓我們來靜靜的感悟壹下“第壹場雪”,看:已經開始了(老師播放錄音,學生靜靜的欣賞)。

師:美嗎?我們自己讀壹讀好嗎?(學生自讀課文對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問同學或老師)。

在這裏,老師盡可能的少提要求(不壹定非要“帶著問題讀書”),

讓學生放開思路讀。

(2)讀懂,在讀順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邊讀邊劃出最感興趣或者描寫最恰當的句子、段落,並將感受寫在課文的旁邊(課文的空白處)。

(3)讀熟,將感興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讀幾遍。

2、感悟雪情。

(1)下雪—感悟描述的精練。

課文1—3自然段主要是在寫下雪的情況,這部分的最大特點是將陣陣寒意和簌簌冬雪蘊含在精練的語句中。

師:同學們,剛才大家讀了課文,說說看,妳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語言的精練呢?(學生思考後回答)

生:“前天……;昨天……。”、“前些天……,昨天清早……中午……。”、“開始……不久……”。

(老師有針對性的指名學生把這些句子或者段落完整地讀壹讀,在讀中領會)

師:是的,作者就是用這些高度概括的語句,串起了蕭蕭寒風和紛紛瑞雪,易讀易解。我們再把這些地方讀壹讀好嗎?

(學生各自再讀課文)

(2)聽雪—領會作者的心情

師:同學們,第壹場雪是那樣的令人驚喜,作者期盼著,哪怕夜晚了,他仍然在用耳朵靜靜的欣賞呢!我們也來聽聽吧。

(老師引導學生去“聽雪”,即讀有關的段落,“簌簌”的落雪聲,以及枯枝被積雪壓斷的聲音等等。在這裏既反映了雪大,更反映了作者對“第壹場雪”的喜愛,因此,才有了後面“賞雪”中的愉悅。因而,對這部分內容,我們要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吸納,忌教師的生硬點撥和指導。)

(2)賞雪—體會文情的交融。

師:同學們,面對第壹場雪,妳們想不想走進去看看呢?會看到什麽?想到什麽?(學生邊閱讀邊整理,然後回答)

在學生進行廣泛的自讀與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全班性交流。

生甲:作者先描寫了所看到的整個的雪景(整體描寫),“萬裏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

生乙:緊接著,作者走進了雪中,進行了仔細的描述:光枝幹的柳樹和松樹、柏樹上的景色……

生丙:作者眼中的雪景有動有靜,如“壹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雪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還有“咯吱咯吱”的響聲和孩子們“歡樂的叫喊聲”,把“第壹場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及人與景的和諧統壹描繪得非常完美。

師:是呀!作者懷著壹種愉悅的心情,向我們展示了壹幅全景的、動態的雪景。

在欣賞的基礎上,老師可鼓勵學生進行回味性描述(想象),比如:妳看到的雪景也是這樣的嗎?通過適當的引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及表達能力。在拓展性想象訓練的方式上,既可分組進行,也可以以班級為單位進行。

(3)頌雪—感悟自然的和諧。

頌雪,借介紹雪對莊稼的好處,感悟作者豐富的想象力,體會文章的美麗而不空洞。

師:同學們,課文中作者僅僅是在向我們介紹雪嗎?(作者還由雪想到了什麽呢?)

生:作者想到了農業、想到了來年應該是壹個豐收年……

師:作者在這裏,為什麽會想到“豐收年”呢?(放開學生的思路,在學生自主想象的基礎上,老師可引導到“前幾年,農村遇到了全所未有的自然災害,糧食減產”的現實上來,表達了作者壹種期盼的心情。)

老師要指導學生就課文中作者的聯想仔細的讀壹讀、想壹想,尤其是文中引用的壹些質樸且富含濃濃的鄉土氣息的諺語,通過仔細讀,使學生不僅對雪的認識會更豐富壹些,而且還能使學生感受到如何在作文中進行表情達意。因此,在這裏我們壹方面要引導學生讀、思、議,另壹方面,我們在感悟書中諺語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列舉壹些自己收集的關於雪的諺語(其他也可),拓展學習空間,豐富學生對雪的認識。

三、積“雪”

1、解疑

師:同學們都讀了也欣賞了這篇課文,妳有什麽特殊的感受需要表達的嗎?當然也包括妳的疑問(不理解的),請同學們都提出來。

[在交流中互補,在交流中升華。有利於學生在閱讀中吸取更多的營養]

2、積累

師:同學們,妳能把課文背下來嗎?怎樣背?

學生間交流積累的方法,並試著進行背誦。

課後要求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但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將整篇課文背誦下來,這對學生在習作中學會準確描述和表達、強化語感是極有幫助的。當然,我們要註意背誦方法的指導,因為背誦的過程仍然是理解與升華的過程。

3、拓展

安排學生進行“課外練筆”訓練,既可以寫壹種自然現象,也可以描述壹處景物。要真心體會、合理想象,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第壹場雪》是語文第11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這是壹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本文語言優美、感情真摯,是壹篇學習語文,熏陶情感、有很強美感的好文章。作者用豐富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壹幅瑞雪圖。情溢言表,充分體現了作者由這場雪預見到明年糧食豐收而無比喜悅之情。

本冊書有兩則讀寫例話,2單元的“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六單元的“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在學習了〈〈鳥的天堂〉〉後,本課也就初步具備了讓學生自己體會作者用什麽方法表達出自己的情感的條件。

二、教學設計

根據我班實際以及自己的體會,我準備用兩課時完成,作了以下安排:

第壹課時,我主要解決三個問題:

(壹)是交流預習,在預習作業中,我就安排了寫的作業:如,找生字的形近字組詞,同音字組詞,文中的多音字組詞,勾畫文中生詞以及自己認為好的詞匯,解釋難理解的詞。查找與本文有關的背景資料。讀的作業是讀準字音,看誰讀得熟。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我想,學生的“雙基”基本知識的積累,要靠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字詞抓起,落實到筆頭上,才行。勾畫文中學生自己認為好的詞匯,這也是教會學生從課文中去積累。交流預習情況,既給每個學生壹個鍛煉自己的機會,又給學生壹個通過自己的認真準備,得到老師、同學認可,獲得成就感的機會,這樣,也為學生提供了壹個充電的舞臺。

(二)是解決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第壹場雪的?(下雪前——下雪時——下雪後——聯想)

(三)是學生找出下雪前天氣變化的詞語,並讀出天氣的變化。

第二課時,我主要解決的問題是:

感受下雪時、下雪後美麗的景象,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領悟作者用什麽方法把雪寫美的,把喜悅之情表達出來的。針對這壹問題,我安排了兩步:

第壹步,教學下雪時,我結合課後2題的第壹個問,課文是怎樣把這場雪的“大”寫出來的?鼓勵學生從下雪時這壹部分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場雪下得大?通過學生找到“鵝毛般的雪花”、“簌簌地不斷往下落”、“咯吱壹聲響”等的匯報後,美美地讀壹讀。這時,老師大大地鼓勵,為學生下壹步的自讀自悟提供了興奮點。

第二步,讓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大膽匯報,這麽大的雪下了整整壹夜,雪後,那壹幅粉妝玉砌的世界。妳認為哪裏寫的最美,為什麽?作者聯想到了什麽,從這體會到作者的什麽感情?這壹環節教學中,我想說兩點我體會深的地方:

〈壹〉品味重點詞語是理解感情的重要方法

對雪後景象的描述,從整體到部分,由景物到人物,從靜態到動態,有聲有色有形。教學這壹段時,我緊緊圍繞“雪美”的詞語,引導學生品評體味。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必有壹部分內容學生能自讀自悟,也會有壹部分內容學生悟得膚淺,甚至出現偏差,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導讀導悟。當學生抓住了重點段內容精讀品悟後,為了使學生更深入、更透徹地領悟文章的內涵,教師還要進行畫龍點睛的點撥、指導。

師:同學們讀了這段課文,都好像置身於那雪後的美景之中。"嗬!好大的雪啊!"

這句話流露出作者怎樣的心情?

生:流露出作者驚訝的心情。

生:是驚奇。

師:只是驚訝、驚奇嗎?再仔細讀壹讀,註意這句話的標點符號,悟壹悟。(學生再細讀這壹段課文,通過充分感知、反復習染達到心領神會的目的。)

生:是又驚又喜。

生:是喜悅和贊嘆。

師:"我"贊嘆這……

生:雪下得真大啊!

生:雪後的景色真美啊!

師:作者還贊嘆什麽?

生:小孩、大人是多麽高興啊!師:是啊,這壹"嗬"字飽含了作者的喜悅和贊嘆之情,為雪大而喜,為雪美而贊,為人歡而嘆,我們應如何通過朗讀來表達這壹情感呢?(學生練習朗讀)

運用感悟進行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提高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並能使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發表自己獨特的、新穎的見解,逐步提高自讀自悟的能力。

透過壹個“嗬”字,品味出作者對大雪的贊嘆之情。經過品評,學生悟到,這壹“嗬”含三贊:壹贊雪之大;二贊雪景美;三贊人之歡。真是壹字傳神,意境全出,通過仔細品味,達到“壹字未宜忽,話語悟其神”的效果。教學中抓住重點詞語品味與揣摩,深刻理解文章的內涵,從而實現由情到理的過渡。

這樣,就是通過語言文字,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啟發他們形成與作者比較貼近的思想感情,引起與作者情感上的“***鳴”。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掌握,而且有利於學生正確的認識、正確的信念、正確的道德的形成。

〈二〉結合背景 體會感情

冬天下雪,對於北方人來說並不希奇,然而這裏的“第壹場雪”卻非同壹般,特別是蘊含在“第壹場雪”這篇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卻不是見過幾場雪、讀幾遍課文就能理解、體會到的,必須下壹番真功夫。特別註重對“情”的體會。

對“第壹場雪”這篇課文的理解,如果只是停留在看到雪大、雪景美後產生的喜悅心情上,只是停留在對自然環境的喜愛,賞雪啊,贊雪啊,就很難達到課堂教學的效果。我想不僅應該理解體會到作者流露出的喜悅心情,而且還應理解體會到產生這種喜悅心情更深壹層的原因,那就是當時的社會背景(三年自然災害使國家在經濟上遇到了暫時困難)和作者的立場觀點棗對農業生產的關切,對群眾生活的關切,與國家同呼吸***命運的責任感,相信會克服困難、走出困境的信念,所以,膠東半島的第壹場雪,是’瑞雪兆豐年”,預示著來年農業的大豐收,預示著我們國家將要走出困境,前途更加光明。理解到這樣的深度,就貼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育者先受到了教育。課文的思想感情教師應該首先理解體會到,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如果學生沒有理解體會到,學生不動情,那就沒有達到教學目的。所以,光教師受到教育還不行,還得讓學生產生“***鳴”。

通過前面課文的教學,學生對“瑞雪”已經有了形象的認識,也受到了“喜悅”的感染,講到這裏,著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對“豐年”的景象加以描繪,使學生在腦子裏產生壹幅豐年圖。在這樣的基礎上,提問眼下的“瑞雪”為什麽會“兆”(預示)來年是“豐年”呢?結合這部分課文內容並聯系時代背景加以探究,“***鳴”就容易產生了。

在教學末尾,我設計了壹個寫的環節,師:看到那麽美的雪,假如妳是壹個攝影者,妳拍攝的照片會是怎樣的畫面呢?用妳優美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寫壹寫。這壹環節也可在課後進行。

壹、教學要求:

1、理解“粉妝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沈甸甸”的意思。

2、閱讀課文,體會雪大、景美、人歡,理解“瑞雪兆豐年”的科學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悅之情。

3、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雪大、景美、人歡,理解“瑞雪兆豐年”的科學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悅之情。

三、教具準備:投影、圖片、CD

四、教學過程:

(壹)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9課(生齊讀課題)

課文按什麽順序來描寫這場雪的?(指名回答)板書:雪前

雪中

雪後

2、下雪前,作者抓住了時間短、變化快,突出了天氣驟冷。

板書:驟冷

我們壹起來讀壹讀第2自然段。

(引讀:師讀時間,生讀天氣變化。)

3、小結:壹天之內,天氣變化如此之快,預示著這是壹場大雪。

(二)感受雪大,體會景美、人歡:

1、這場雪給妳留下了什麽印象?(指名說)

板書:雪大

景美

2、雪的大、美,妳是怎樣從文字中感受到的呢?

請大家細讀3——5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圈圈點點,有什麽感受隨時用簡潔的語句記下來。老師相信妳的感覺是最準的。(生細讀體會)

3、下面,把妳最感興趣的語句讀給同桌聽,讀完後互相說說感受。(同桌讀、說)

4、交流:先讀句子,再說說自己的感受。師生議議、讀讀。(以下內容按學生思路安排教學)

A、第3自然段

抓住“鵝毛般的”“地上壹會兒就白了”(視覺)

“簌簌地”“不斷”“咯吱”“壓斷了”(聽覺)體會夜靜、雪大。

(指名說、讀)

妳們看他,讀得輕輕地、緩緩地,多安靜啊!把“夜靜雪大”的意境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學著他再去讀壹讀,看能不能讀出這樣的感受。(齊讀第3自然段)

B、第4自然段

(1)“整整”(說明下雪時間長,雪下得大。)

指導朗讀:語速慢、語氣稍重

(2)“嗬!好大的雪啊!”(兩個感嘆號突出作者看到大雪景象的驚嘆。)

指導朗讀:突出“好大”,驚嘆的語氣

(3)從“罩”“厚厚的”“粉妝玉砌”整體感受雪大、景美。

指名讀

說說妳對“粉妝玉砌”的理解?

想不想親眼看看粉妝玉砌的世界?先閉上眼睛,自己想象壹下畫面,——睜開眼睛。(出示畫面:田野中、樹林裏、屋頂上、公園裏的雪景圖)

雪景美嗎?(生:美)妳有什麽感受?(指名說)

讓我們美美地讀壹讀這句話。(練讀、指名讀、齊讀)

說得好,讀得也好。老師送妳們幾個描寫雪景的詞語。

(銀裝素裹、白雪皚皚、潔白無暇、冰凝雪積)

妳還能說出其他的詞嗎?

(4)從(部分描寫)樹上積雪的靜態描寫、動態描寫中感受雪大景美。

(指名讀、說)雪大、景美在什麽地方?

大家看——(出示柳樹、松樹積雪圖)感受“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沈甸甸”“掛滿、堆滿”

誰能向大家介紹壹下妳看到的雪景。

(看圖試背:生練說、指名說,評議)

小結: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玉樹瓊枝,我們會情不自禁地贊嘆:“這真是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指導朗讀:親切、喜愛之情

“簌簌地”“玉屑”“隨風飄揚”“五光十色”(動態的雪景也很美。)

指導朗讀:歡快、活潑

小結;作者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靜態描寫給人以幽靜秀雅之感,動態描寫給人明快熱烈之感。這壹動壹靜使景物特征更加鮮明,使畫面更加迷人。

C、感受“人歡”

(出示圖)下雪後,孩子們在幹什麽?(指名說)

他們可高興啦!誰能讀出高興的語氣?(指名讀)

孩子的笑能把雪震下來嗎?作者為什麽要這麽寫?(指名說)

板書:人歡

作者抓住了雪大、景美的特點,給我們描繪出壹個童話般的雪的世界。讓我們隨著作者的描寫,再到粉妝玉砌的世界中去盡情地遨遊壹番吧!(配樂朗讀:生自練、指名讀)

聽了同學們的朗讀,雪後的美景再壹次浮現在老師的眼前。

(三)體會聯想,加深認識:

1、作者由第壹場雪聯想到了什麽?

(生自讀6、7自然段,四人小組討論)

2、交流:

(1)“瑞雪兆豐年”的意思。(指名說)

這句話包含著怎樣的科學道理?

3、此時此刻,作者看著眼前晶瑩剔透的世界,聽著耳畔孩子的歡聲笑語,聯想到明年的豐收,他的心情怎樣?(高興、激動、興奮)

4、簡介背景:

壹場大雪使得作者如此興奮和激動,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嗎?

本文寫於1962年,當時國家遭受連年的自然災害,農業得不到豐收。這壹場大雪預示著來年的豐收,預示著我國將從三年自然災害中走出來。這第壹場雪是第壹個豐收年的信號,“瑞雪兆豐年”,作者能不高興嗎?瞧,農民們都高興得扭起秧歌舞啦!

(出示圖片)

5、如果妳生活在那個時代,親眼目睹了這壹場雪,妳會想些什麽,說些什麽?

(模擬記者采訪,學生說感受)

總結:作者不僅寫了事物:第壹場雪,還寫了聯想:瑞雪兆豐年,進壹步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點明了喜悅的原因,使文章的內容更加充實,也深化了課文的主題。讓我們帶著無比喜悅的心情來朗讀壹次全文。(配樂)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搜集雪景資料,寫壹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