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燙:重慶火鍋的燃料很多,木炭、煤油、天然氣、液化氣、電源等廣泛應用,熱量大而穩定,熱傳導方式各有不同,但均能使火鍋中的鹵汁壹直處於滾沸之中,食者邊燙邊吃,所挾燙食物原料離開湯汁時間很短,壹下之又放入味碟之中,充分保證了原料的熱度,並同味碟中的調味品有機結合,又熱又鮮,十分可口。故司廚者和品嘗者總結出壹條經驗“壹熱當三鮮”。
二是鮮:重慶火鍋的湯鹵調制十分講究,所用湯汁都是用鮮香原料和調料做成的。無論是紅湯鹵、白湯鹵,所用的原料如雞、魚、棒子骨等十分新鮮,含有多種谷氨酸和核甘酸,這些物質在鹵汁中相互作用,產生十分誘人的鮮香味,加之配以上乘調料如醪糟汁、花椒、豆瓣、料酒等,使其鮮味更濃;另壹方面,凡入火鍋燙食的原料,都很新鮮,無異味,現做現吃,如海鮮火鍋中的大蝦、海蟹,均是由飛機從沿海當日空運來的鮮活之物,鯽魚火鍋所用鯽魚是用活魚現宰現做,即燙即食,活鱔魚宰殺後帶著血汁下鍋燙食,這樣就使原料的鮮味更濃烈更突出。此即鹵汁用料鮮、火鍋燙料鮮,真可謂鮮上加鮮,鮮濃味美。
三是味適眾口:四川火鍋最初的鹵汁是以麻竦為主,只放些豆瓣、姜、蒜、花椒等調料,對人刺激性大。後來發展為用牛骨、活雞、鯽魚、鴨、蛇等吊湯,即增加了鮮味,又減輕了刺激性。有的火鍋品種,從種種不同的湯汁,到各式各樣的調味料,數量可達30多種,可謂各味俱全。近年來,利用原料的變化,又產生了多種味道的火鍋,如啤酒鴨火鍋的啤酒風味,酸菜魚火鍋的酸菜香味,海鮮火鍋散發出的海鮮味等,是在其原有麻竦味基礎上的壹種發展。此外,附屬於重慶火鍋的味碟也有多種,如用麻油、蠔油、熟菜油、湯汁等調制成的味碟,適應了人們不同口味的需要。因此,以麻竦為基礎並輔以其它眾多味型,使之具有較廣的適應性,是重慶火鍋的壹個新特點。
四是“啥都敢吃”:有人詼諧地說,當今的重慶火鍋是“天上飛的不吃飛機,地上跑的不吃火車”,其它什麽都能吃。當然這是玩笑話,不過重慶火鍋確是選料廣泛,獨具壹格。老火鍋--重慶毛肚火鍋,以毛肚為主,後來發展到清湯火鍋、鴛鴦火鍋,已被人贊不絕口了,可是,重慶火鍋走到成都,走到全川乃至全國,卻把範圍擴大了:什麽啤酒鴨火鍋、狗肉火鍋、肥牛火鍋、竦子雞火鍋、蛇肉火鍋等等,品種不下百余種,還有為外國人準備的西洋火鍋。放入火鍋燙食的東西擴大到了家禽、水產、海鮮、野味、動物內臟、各類蔬菜和幹鮮菌果等,真是“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長”,隨心所欲,無所不有,啥都敢吃!
五是精益求精:重慶火鍋的做法十分考究。選料必須符合要求,質量上乘,力求新鮮,如豆瓣必須用郫縣豆瓣或元紅豆瓣,否則,味道不夠;酸菜魚火鍋所用的酸菜,要用新鮮的泡酸菜,否則,鹹鮮味不濃。刀工應該出自高手,肉片、腰片、雞片要片得大而薄;環喉、肚梁、雞肫要剞花刀;蔥段、蒜苗、金針菇等要切得長短壹致,整齊美觀。擺桌面也有講究,先湯食的原料離鍋近些,反之遠些,原料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大小盤子,圍住火鍋,如眾星拱月,十分好看。總之,從備料到燙食,必須有條不紊,壹絲不茍,使食者感受到其特有的韻味,猶如欣嘗了壹首名曲,回味無窮。
六是樂在其中:重慶火鍋,眾人喜愛,這與吃火鍋的樂趣有關。的確,親戚相聚,朋友小酌,圍著火鍋邊吃邊聊,無拘無束,濃香熱氣與和睦的氣氛交融,其樂無窮!宋人林洪說吃火鍋有“團圓熱暖之樂”,清詩人嚴辰詠火鍋詩句“圍爐聚飲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正是這種樂趣的寫照。但是,重慶火鍋最妙的是四季皆宜,越熱越“燙”。壹般人通常只是冬天吃火鍋,而重慶人總是四季吃火鍋。重慶是中國的三大“火爐”之壹,夏天山城的氣溫高達38℃,但火鍋店裏仍然食客盈門,手搖扇子,邊吃西瓜,照燙火鍋。成都人也不顧三伏天的暑熱,壹群群地擠進火鍋店中,後背吹電扇,前胸烤火鍋,吃得很過癮。其實,吃過夏日鍋的人才明白,燙食火鍋,大汗壹出,幾杯紮啤、飲料下肚,渾身通泰,神清氣爽,令人有飄飄然之感。究其原因,不少人解釋為:壹是氣候陰濕多霧,吃火鍋以驅濕氣;二是以熱抗熱,以熱驅熱,求得壹身爽快。壹位作家講重慶人夏天吃火鍋有如詞家中之“豪放派”,“或如武松打虎式”,“頗有梁夫人擊鼓戰金山之概”。樂吃火鍋是重慶人性格需要,口味需要,去除潮濕的需要。
七是方便隨意:重慶火鍋不像壹般吃川菜那樣,先冷菜後熱菜,中間要上湯,有壹定的程序,它比較隨意,壹只火鍋鹵汁熬開,隨意配料,有什麽燙什麽,可豐可儉,可葷可素;味碟也隨意制作,或麻竦,或鹹鮮,或酸甜,有的幹脆壹碗白開水泡去辣味食之;火力可以隨意調整,可大可小,要吃嫩,要吃老,自己掌握;還有它占地較小,在家庭廚房、在客廳,甚至在院子裏都可以吃,至於小型火鍋“麻竦燙”就更加隨意方便了,小沙鍋、小鐵鍋、小鋁鍋均可,加入鹵汁,將海帶皮、豆腐幹、鵪鶉蛋、香菇片、香腸片、牛肉片、土豆片、雞鴨雜碎等,用竹簽穿好,放入鹵汁中燙熟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