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稅收對民生影響的分析|稅收發展民生

稅收對民生影響的分析|稅收發展民生

摘 要: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胡錦濤總書記提出構建和諧主義社會,那麽民生問題是能否實現這壹目標的關鍵所在。廣大人民群眾所交的稅少了,所享受到的福利多了,人民安居樂業才會得到保障,因此,稅收對民生有著很大的影響。制定合理的稅收政策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政府要督促相關稅務部門完善體制,實行壹系列的改革措施,保證稅收工作貼近民生,改善民生、服務民生、保障民生,使社會更加繁榮,人民生活更有保障。

關鍵詞:民生;稅收;生活品質;就業;福利

中圖分類號:D63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5.026

文章編號:1672-0407(2012)05-046-02   收稿日期:2012-04-09

引 言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內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來黨和國家也高度重視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問題。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新要求,強調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實現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目標。國民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並且起到了調控國民經濟和分配收入的重要作用。因此,認真分析稅收同人民生活的緊密聯系,適時調控財政收入的分配,對國家長期穩定,人民安居樂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壹、民生的內涵及其與稅收的關系

簡單地說,民生問題就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衣食住行、養老就醫、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方面。民生問題也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與實現人的生存權利有關的全部需求和與實現人的發展權利有關的普遍需求。前者強調的是生存條件,後者追求的是生活質量。隨著我國的逐漸強大,對外交流逐漸增多,人們已經遠遠不局限於滿足基本的生存條件,而是向著更深層次的生活邁進。過去人們想的是填飽肚子,現在有了更高的物質文化需要,追求高的生活品味,生活更加豐富。人們追求生命質量,這使得民生的內涵也更加豐富。與發展權利有關的各種普遍需求,如培訓進修、人居條件、食品安全、環境質量、公***安全、大眾文化等也被納入民生範疇。具體來講,民生的內涵延伸和涵蓋了就業、教育、分配、社保、穩定五大現實問題。解決民生問題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廣大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的生活。

稅乃國之基,邦以民為本。作為承擔組織國家財政收入、調控經濟、調節收入分配重要職能的稅務部門,稅制的設計、稅收政策的調整、稅收征管公正與否、稅收收入的使用、稅收負擔的高低,無不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從稅收的來源看:稅收是國家參與國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規範的形式,是籌集財政收入最穩定可靠的渠道。目前,我國的稅收收入已占財政收入的90%以上,是財政收入最主要的來源。往往利益是互相的,只有政府把稅收取之於民,並用之於民,把財政收入大部分用於公***利益之中,才能體現政府壹心壹意為人民謀福利,體現了以民為本。稅收“取之於民”是指國家對公民、企業財產權的剝奪,是財產權單方面讓渡給國家。這種無償向納稅人征收財產的行為,會給生產者和消費者帶來壹定的損失,壹定要控制好稅收的比例,壹旦嚴重觸犯納稅人的利益,將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因此要以納稅人的利益為本,制定合理的納稅政策,真正做到社會和諧發展,人民安居樂業。

從稅收的用途看:首先必然要用之於民,現代國家的稅收是納稅人交以政府,政府稅務機關合理分配,用以保障公民獲得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穩定的生活秩序和公平的法律保障。即國家通過稅收來籌集財政收入,經過精確的預算安排用於財政支出,為社會提供了公***服務,造福於更多的人民。從細微處入手,全面、細致地從科學、技術、教育、文化、衛生、環境保護和社會保障等事業改善人民生活,並建立健全了安全措施和公***安全,處處為人民利益著想,為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提供強大的物質保障。例如:壹線、二線等發達的城市為了緩解交通壓力,修建地鐵;多處小區修建鍛煉設施等等壹些列的舉措都為人們增加了很多便利,真正做到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二、我國稅費高低及對民生的影響

目前,貧富差距還存在,單純依靠稅收還很難平衡。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想到了自主創業,通過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幸福的未來,但是這壹夢想之路似乎也不那麽平坦,許多創業者缺乏政府的有效引導,難以在當前的經濟局勢下開辟出自己的壹片新天地。諸如此類原因造成我國的中小企業難以穩定快速的發展,也就導致了許多勞動力難以進入可靠的企業部門。每到公務員考試的時候,就有大批報道說有的崗位幾十人、上百人競爭,可見公務員考試競爭異常激烈。壹方面說明我國民生問題任重而道遠;另壹方面也反映了求職者對中小企業和個體經濟的漠然態度。主要因素是工資較之公務員有巨大的差異,其次福利和環境差。稅收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中小企業收入,此外復雜的市場環境等因素也撞擊著這些中小企業。資料顯示,我國個體經濟已明顯萎縮,吸納就業的能力在下降,國家工商總局曾發布壹組數據:1999年我國實有個體工商戶3160萬戶,2004年時,下降為2350萬戶,減少了770萬戶,平均每年減少128萬戶。到2005年,這壹數字下降為2350萬戶,6年間凈“縮水”810萬戶。雖然其中可能存在壹些並和優勝劣汰,但很多個工作崗位就這樣消失在經濟的浪潮之中了。

三、改善民生的稅收政策建議

(壹)科學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扶持創業主體

我們都知道,當前勞動力市場供求矛盾突出、就業壓力較大,上面我們已經分析了壹些中小型企業逐漸衰落的原因,我們可以從這些原因入手,改善稅收體制,幫扶企業重新走向正軌。此外第三產業展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正以壹種嶄新的姿態招賢納士。特別是服務業投資少,效益又高。並且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雖然服務類崗位目前還不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主要是他們受著傳統觀念的束縛,沒有認識到其巨大的發展空間 ,這就需要政府積極有效地引導。

(二)擴大稅收政策支持面,實施全局性的稅收優惠

2011年全國稅收總收入89720億元,同比增長22.6%,稅收占GDP比重超過19%。這樣喜人的成果要怎樣使群眾也能嘗到甜頭呢?首先壹定要制訂各類就業困難群體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對殘疾人、退伍軍人、下崗失業人員等進行長期有效地稅收優惠政策。還要解決上學難,看病難等壹些列貼近民眾生活的問題。

(三)健全納稅服務機制,構建和諧稅收征納關系

和許多機構壹樣,每個都有它的不足之處,我們要做的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健全納稅服務機制,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豐富服務內容,使工作流程更加順暢,辦事程序更加簡潔,責任安排更加明細等。還要充分樹立好稅務部門的形象,同時積極推行提醒服務,預約服務等個性化服務。其次對體制進行創新,節省辦稅時間,提高效率。最後還要定期匯報工作,對現有的漏洞進行補救,積極提出工作中的不足之處,防範於未然,建立完善的稅務服務機制,積極構建和諧文明有效的稅收信用體系。

四、結 論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黨和國家的壹切工作的出發點是維護最廣大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實現他們所需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相信中國的財政收入會越來越高,而人民受到的福利待遇也會越來越好,社會主義的明天會更加輝煌。

參考文獻

[1]陳吉平.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努力改善民生環境[N]. 《遼源日報》, 2008-8.

[2]孫爭歡.稅收對於改善民生的作用及政策取向[EB]./65/2009-4-20/30066@482

4.htm.

[3]李忠華 李曉彬.我國稅收對民生影響的理性分析與對策[J]. 《商場現代化》,2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