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關於DIY制作的壹篇研究性學習報告,看隊裏是否有用。
生活中有許多被人們隨手丟棄的所謂的垃圾——如廢紙、喝完水的瓶子等,其實並不是已經完全沒有用處了,只是人們總認為沒有時間與精力思考它能否再利用,沒想過要開動腦筋將廢物利用。目前,我們各個班級在節能減排的號召下,正極力思索節約的方式,我們便有靈感不謀而合地提出了這個研學課題。我們的課題旨在自己動手動腦將身邊的廢物利用起來,找到壹些辦法為這些廢品找到合適的“出路”,增添生活的樂趣,並帶動其他人壹起更好的利用身邊的廢物,變廢為寶。
新的組員,新的工作,我們首先合理討論、安排研學活動,按照個人因素較合理分工,初步制定計劃。廢物的處理和利用有悠久的歷史。我國人民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興建了廁所積肥,印度等亞洲國家,自古以來就有利用糞便和垃圾堆肥的習俗。經濟與科技發達的現代,世界各國本著可持續發展,努力追求廢物資源化。現今社會更是流行廢物利用DIY,將其變為娛樂活動,卻能積少成多造福社會乃至人類。我們研究的所謂“生活中的廢物利用”,就是要從生活點滴的廢物之中產生思考,得到靈感與啟發,並在可能的情況下用自己的智慧將看似用不上的小東西再次應用到生活中來,使物超所值。我們主要的研究對象自然如題目所說是廢舊的報紙、塑料、易拉罐。
為更好的開展這項研學,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大眾對於廢物利用及上述三類廢物的了解、看法、重視程度和處理方法。為此,我們精心制作調查問卷,篩選問題及所提供選項。有了第壹次研學的經驗,我們也知道問卷形式須在簡潔上先吸引人,再在內容的提問方式和選項上令人不感到厭煩。終於,我們成功以問卷形式了解到不同人群對於廢物利用都並不是很關註和重視,真正能靜下心來實踐的人更為寥落。看來,生活中,廢物利用還真是件必須及時讓大家重視的事。
從接下來的網上調查綜合壹些相關的新聞報道來看,生活中廢物利用的方式方法極多。用廢瓶子做花瓶,用廢報紙遮灰塵等方法其實早已普遍應用於各家各戶。高級壹些的廢物利用與此的理念是相同的,只是以擺設和電器居多,加入了許多科技和工藝創新的元素。通過調查發現:人們普遍不重視廢物利用、資源節約;生活中存在大量具有潛在可利用性的“廢物”
繼續深入探究,有了概念性的感知和實際情況的掌握,我們從生活入手,在校園各地及住宅區內和街上實地考察——與垃圾箱親密接觸壹番,記錄現象,深入思考,探討其中廢物利用的可能性與可行性。
首先是報紙。報紙是信息的傳達方式之壹,由於具有時效性,人們在家裏、地鐵上等地看完了的報紙便基本沒了用處。其害處主要來自印刷油墨,油墨含有有害成分鉛,報紙印刷工人長期接觸油墨,容易引起鉛中毒。其實,報紙除了可以做草稿紙、包裹東西或甚至折紙飛機做娛樂用品外,還可以用大量廢報紙制成實用家具——如沙發等,當然這需要足夠多的原料,或是小工藝品——如筆帽、小掛件,或是更誇張壹點的,服飾等。
其次就是塑料。塑料應用於生活的面很廣,從塑料袋、保鮮膜,到飲料瓶、塑料盤、碗等,隨處可見其身影,且形狀各異,更應該是回收再利用的壹大類很好的東西。校園之中,由於買水的同學很多,大多數班級采取賣瓶子賺取班費的方法,使塑料二次發揮其作用。但據我們研究發現,就地取材,用飲料瓶及瓶蓋制作成簡單的工藝品——風鈴、花籃,鑰匙鏈等,學習用具——筆筒等,甚至精細加工、配以其他材料可制作成掛燈、臺燈等。
最後就是易拉罐了。生活中,我們喝壹聽飲料大概是最能見到易拉罐的時候了。它壹般是壹種很貴重的鋁合金,偶爾有鐵制的,在手工上可塑性極強,比塑料的改良更加簡單易行。每個易拉罐重18.5克,45000個就是壹噸。我們將它看作金屬材料,它可制成各種手工藝品,如:風車、樂器、飛機、汽車、金屬貼花等。如果有條件,我們也可將它應用於學習中,用鋁和碳制電池,小做壹下化學探究。
以上三類廢物在生活中使用普遍,再利用可能性大,還可綜合起來變廢為寶——如用易拉罐與塑料盤制鞋架等。其他東西也很有利用價值,只不過這次還沒有機會探究。但我們很提倡大家能夠撿起身邊的廢物,用智慧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用!
我想,就此,我們可以向學校建言獻策:
可采用分類垃圾箱,並回收可利用材料,或統壹自找途徑再利用,或向全體學生征集回收再利用的方案,也可舉辦廢物利用小作品的比賽以增強同學們對此的重視程度。
光用眼睛看過,而不動動手實踐壹下,是不能讓這次廢物利用的探究在每個人腦海裏留下深刻印象的。調查了那麽多,也是該我們親自發揮,“研制”新的廢物利用作品的時候了。於是,我們集體合作,奇思妙想,壹起制作出硬紙板筆袋、簡易易拉罐機身手電筒、報紙服飾等很練腦力與動手能力的廢物利用小作品。原來,真的是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如果遇到生活中的那些廢物不是被隨手扔掉,而是發掘其可用之處,最大限度將廢物再利用起來,那麽這個社會上將會減少多少垃圾?減少多少不必要的汙染?生活中的廢物利用之意義也就在於此處了。
回顧我們從開學到解題的研學過程,我們的課題其實是很大很廣的。但因為貼近生活,隨時所見皆可以作為研學的壹份材料,研究性學習進展得相對順利。問題的探討都是存在於我們身邊的或關系到我們生活質量的,這使得大家的積極性有壹定的提高。過程中,我們也並不是沒有遇到問題的。大家在壹起探討問題——據說如此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們思維方式有所不同,壹項活動的確定不可壹人決斷,但大家都能求同存異,不因個人原因而影響整體研究的進程。我們的動手制作是最有創新、也最考驗我們能力的壹項活動,***同制作不是壹個人做的好就可以,幾個人行動上的配合和思想上的統壹花費了我們不少時間,但大家都能耐心制作,積極配合彼此,不因壹點小摩擦就賭氣不幹。雲雲。這樣的問題相信每個組都會存在,而我們也可以自豪的說我們並沒有被它絆倒。所以,總體上——即無論課題本身還是組內,此次研學是成功的。當然,這整個過程中也有壹些遺憾。我們本想更好探究大規模廢物利用的方法,去垃圾處理廠實地考察和咨詢,但始終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時間前往,使此項計劃就此擱淺。
總而言之,此次研學讓我們都增長了不少知識,我們在彼此的磨合中突破著自我。也許我們提出的問題還並沒有恰到好處,我們的調查還不夠全面,總結的內容還不夠深入,我們掌握的知識還遠不夠,因為學校研學和我們學生的身份必定有壹些局限性。我們會再接再厲!每壹次研學都是壹次收獲!但願生活中,當妳準備處理壹堆垃圾的時候,還能想到有許多廢物也是可以利用的,並真的切實做到。
我們的調查問卷
1、妳平時是否註意將可能有利用性的生活、學習上的廢物留下以待它用?
是(38.5% )
否 ( 61.5% )
2、妳的班級平時會從學校廢物中回收有用的東西嗎?
是 ( 50% )
否(50% )
3、妳是否有將身邊的廢物變廢為寶的興趣?
是 ( 44.5% )
否(55.5% )
4、妳有將廢紙或易拉罐等具有可利用性的廢物分類回收的習慣嗎?
是 (61.5% )
否 (38.5% )
5、妳有過將具有可利用性的廢物變廢為寶的經歷嗎?
有( 71.5% )
無( 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