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論述《雙城記》的思想內容

論述《雙城記》的思想內容

論述《雙城記》的思想內容是探討法國大革命爆發原因,揭示暴力革命是暴力壓迫的結果。

知識拓展:

《雙城記》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壹部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所寫成的長篇歷史小說,首次出版於1859年。

故事中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連結起來,圍繞著馬內特醫生壹家和以德發日夫婦為首的聖安東尼區展開故事。小說裏描寫了貴族如何敗壞、如何殘害百姓,人民心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

該小說創作於19世紀50年代,正處於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時期,資本主義發展帶來的種種罪惡和勞動人民生活的貧困化。

導致下層群眾中存在極端的憤懣與不滿,英國社會處於爆發壹場社會大革命的邊緣,這與18世紀末法國的社會現狀極為相似,狄更斯通過對兩個城市的對比,給當時的英國社會以借鑒及警醒。

據狄更斯在序言中所說的,1857年在狄更斯和他的孩子們、朋友們壹起演出威爾基·柯林斯先生的劇本《冰海深處》時,他開始有了這個故事的主要構想。

《冰海深處》的主人公是壹個被心愛的姑娘拋棄後,在北極探險時為拯救情敵而犧牲的青年。這種人物的塑造完全和狄更斯產生了***鳴,也完全符合狄更斯對壹個有道義的人的定義:舍己為人,品德高尚。這為他在《雙城記》中構思出卡頓這個人物形象提供了素材資料。

小說深刻地揭露了法國大革命前深深激化了的社會矛盾,強烈地抨擊貴族階級的荒淫殘暴,並深切地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作品尖銳地指出,人民群眾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在貴族階級的殘暴統治下,人民群眾迫於生計,必然奮起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