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魚泉位於河北省淶水縣境內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野三坡,其中心區有壹眼“魚骨洞泉”,系永久性獨眼巨泉,泉水從山石窟中流出,噴泉口直徑約30多厘米,水質極為清澈,自然流量為每秒0.3立方米以上。
每年農歷谷雨前後,從泉口會隨水噴出活蹦亂跳的鮮魚,數量不少,每年達2000斤左右,甚為可觀。這種魚如候鳥壹樣,年年按時流出,9月魚又復歸山洞越冬,成為京畿魚泉奇觀,又堪稱河北“八大怪泉”之壹。
據報道:從泉裏“飛”出來的“丙穴魚”不只限於河北淶水縣,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都有不少“泉湧魚飛”的魚泉奇觀。如江西武寧縣宋溪鄉山口村有壹泉水洞,高1.5米,寬2米,人彎腰可入內,十多米後洞口漸小,從洞內流出壹股清泉,四季不竭。有趣的是,每年五六月間,有成群的魚隨泉水湧出,出洞後結伴嬉戲,遊壹段路程後魚群就不再往下遊了,然後掉頭逆水而上,返回洞中。
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西北120千米的右江(西江支流)北岸的平果縣城西蝦山腳下,有壹泉口,泉口離江邊很近,泉水清澈明凈,淙淙下流,註入右江。每年農歷三四月夜深人靜之時,密密層層的蝦群雲集在右江水和泉水匯合處以上的淺水窪裏,爭先恐後地逆水奮進。被泉水沖下來的,壹次不成,又兩次三次拼力沖鋒,那種勇往直前的精神,真叫人嘆為觀止。待它們沖上泉口後,便以勝利者的姿態,悠哉悠哉地入泉水深處,從此便不知何時再出泉了。這就是有名的“蝦進泉”。
這裏蝦的奇特習性是“江裏生泉裏養”。右江是其“老家”,蝦泉則是它們的別墅。當地村農據數百年來祖傳經驗,總結出:“白天蝦公不離窩,天越黑暗蝦越多。三月四月無月夜,壹夜來蝦兩大籮。”夜間只要在泉口安上壹個蝦籠,坐在泉邊“守籠待蝦”,經兩三個小時,便可不“撈”而獲十幾千克蝦。其實夏秋季節本來也有蝦,因泉口被上漲的江水淹沒,蝦籠無用武之地,只能在蝦泉旁邊用網來撈,也可滿載而歸。只有冬季蝦少且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