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桂花雨教學反思

桂花雨教學反思

桂花雨教學反思1

 《桂花雨》是壹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筆調,寫下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故鄉的懷念。文筆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開篇明旨,寫小時候我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童年的搖花樂,文章後半部分,寫母親愛家鄉的桂花。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的成功之處在於:

 壹、配樂朗讀課文,給孩子們營造了壹個濃郁的氛圍,為學好本課確定感情基調。

 在《風中的旋律》這首優美的曲子的伴奏下,我泛讀課文,把學生引入壹個對故鄉的思念、對母親的懷念的氛圍之中。

 二、談話交流,引入新課。

 做任何壹件事只要有了迫切的期待就壹定會做得很好。鑒於此,我在配樂朗讀結束之後和學生談話,提出對學生的要求與期待——感受桂花的香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生活中的每壹個細節。如何完成這壹期待?我給學生指出了閱讀的方法——抓住壹個“浸”字,扣住花香邊讀邊品味。

 三、聯系生活實際,邊讀課文邊享受作者的搖花樂,體悟母親的思鄉情懷。

 借助朗讀,把文字化成壹幅幅畫面,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從畫面中點出這是思鄉之雨、回憶之雨。這樣的處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搖花的樂,花雨的美,牽出對童年的懷念,對故鄉的留戀,讓作者魂牽夢縈。但是,在把這種對教材的解讀實施在課堂教學後,我們卻發現這樣的問題:教師在對文本進行細讀後,過於拘泥於文本,覺得文本中的很多枝枝葉葉都值得學生去體悟,都想跟學生交流、享受,想把教師自已對文本的解讀來觸動學生。學生在下面聽著老師很激情地投入著,他們的情感體驗遠沒有老師那麽強烈,甚至說是很少的。我們認真地檢討,發現我們老師的教學思路其實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學生的學路是非常不清晰的。他們很吃力地跟著老師在文本中跳來跳去,而面對文本、潛心閱讀、自我感悟的東西是並不多的。

 本節課的教學結束之後,我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及整改措施:

 1.對於新課標的學習還是不夠,沒有真正領會新課標的核心內容。雖然本節課看似是以學生為主體,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有些時候學生就像壹個牽線木偶壹樣,知識形式上看似學生是主體,實際上還是在老師的`幕後操縱下進行被動的學習。這是我急需解決的問題。我要真真正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把被動的“要我學”轉換成主動的“我要學”。

 2.在教學內容的取舍和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思路還不是很清晰。如果我再教學這壹課的話,我會這樣來設計:①從課題入手,提出問題“什麽是桂花雨?”然後抓住文中的第5自然段分享桂花雨的魅力,感悟搖花的樂趣。接下來抓住壹個“浸”字感受桂花雨的迷人香氣。最後通過對比母親的話體會母親的思鄉之情。

桂花雨教學反思2

 《桂花雨》是壹篇充滿著濃濃鄉情的優美散文,文章緊扣“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這句,以童年時代的眼光展開敘述。學生讀後,很容易產生強烈的***鳴,特別是“母親”常常說的壹句話更讓人回味無窮。

 “搖桂花”這壹段既是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的教學我註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的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我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註重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從中感受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在引導學生感受“搖桂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是,我緊抓“纏”字,讓學生說說什麽是纏?妳什麽時候回纏著媽媽?聯系自己當時的心情,與老師配合演壹演,從這個過程中,學生知道了“我”對搖桂花這件事的重視。在感受“桂花雨”的時候,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問題:妳淋過雨嗎?雨絲飄落在頭發、頸脖上有什麽感受,與桂花雨的飄落有什麽相似之處?學生發言熱烈,覺得感受很深。這時學生融入課堂中間,結合淋雨的生活經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於是我接著讓學生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特別是讓學生扮演作者,直接來喊壹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後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

桂花雨教學反思3

 今天我執教了《桂花雨》這壹課,課前我認真地進行了備課,做了充分的準備,雖然感覺胸有成竹,但是夜裏還是因為夢到課上得壹塌糊塗而壹次次驚醒,也許是因為這份執著吧,我早早地來到學校,到教室進行課件的演示,在確保壹切無誤的情況下,我靜靜地等待著孩子們的到來。

 終於上課的鈴聲開始敲響,聽課的老師陸陸續續走進教室,孩子們端坐位上,我們開始了這節公開課。

 首先我從復習導入開始,讓孩子們說壹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什麽?孩子們說出了桂花香和搖花樂兩部分內容,接著我就讓孩子在課文中尋找為什麽要搖桂花以及搖桂花對琦君壹家的快樂。

 然後按部就班地學習琦君、母親、父親以及全家的搖花樂。其中對於琦君的搖花樂我采用抓動詞,抓語言描寫,體會搖桂花對琦君來說的妙處,而對於母親的描寫我則通過拓展方式,來激發孩子想壹想,為什麽編者要刪除原文?對於描寫父親的文字,我重點采用帶領孩子誦讀父親寫的絕句來完成,通過誦讀,配閱讀,讓孩子把詩歌讀成壹幅圖,壹幅畫。

 接著是感受“吃花”的妙處。課文中寫了桂花曬幹之後可以吃,做桂花鹵,做糕餅,泡茶喝,所以全年整個村子都沈浸在桂花的香氣中。接著我出示琦君的原文中描寫“吃花”的句子,讓孩子感受食桂花的樂趣。

 最後是母親的思鄉情的感悟和升華。首先抓母親為什麽會說“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讓孩子們感受母親對故鄉桂花的情有獨鐘。接著進行拓展,母親還會說——的再好,也比不得——。讓孩子懂得故鄉好,思鄉情。接著我通過古詩文中描寫月亮詩歌的拓展來,讓孩子們明白,只是同樣的物品,為什麽人們會有這樣的說法呢?最後我出示余光中的《鄉愁》讓孩子感受思鄉情,故鄉意。

 這節課獲得了大家的壹直好評,但是我心中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我利用希沃白板上課,課前掩飾課件的時候,把關於“撿”和“揀”的同義字區別的內容拖到應該放的位置,結果忘記返回了,可是我因為當時沒有多想,又因為時間的關系,所以導致我在這壹環節出現了失誤。

 關註孩子不夠全面,坐在進門的張哲壹同學居然睡著了,可是我壹開始沒有看到,還是坐在其旁邊的校長發現他睡得正香,我發現之後,喊醒他啦。

 備課還是不夠充分,寧可的“寧”是多音字,我當時居然讀錯了,感覺很遺憾。後來還是孩子讀對了,我進行了糾正。

 每上壹節課對自己都是壹種歷練,雖然上過無數的公開課,但是還是有點緊張。我從夜裏的失眠,到不斷地做夢,都可以看到自己焦灼的神經。也許是因為昨天的壹位同事大聲地告訴我:“妳的課,我讓我們辦公室所有人都要調課前去聽課……”的原因吧,同事的重視對自己是壹種無形的壓力,不過這樣也好,讓我不懈努力,挑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