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消玉損,漢語成語,拼音是xiāng xiāo yù sǔn,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同“香消玉碎”。
成語出處:
《封神演義》第三十回:“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
清 繆艮《沈秀英傳》:“ 秀英 香消玉損,已返方諸 。”
在詩詞歌賦中被文人墨客眾星捧月般稱贊,比之月宮嫦娥也毫不遜色的四大美女,也已~在歷史的長河。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
同義詞
1、香消玉殞
釋義: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2、香消玉碎
釋義: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
3、壹命嗚呼
舊時祭文用語,意思是死了。常用於幽默諷刺的口吻。
“香消玉損”是比喻人變老、衰老或事物損耗殆盡的情況,常用於形容過去美好的景物或人才的衰落和消失。這個成語源於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的《春望》:“數紙為公子,粒榖當騏驎。香消玉已散,鳥宿銅猶鱗。”
意思是說,雖然這些名門子弟所享有的車馬美女、座上賓客、美味佳肴、裝飾華貴等物質財富如此之多,但在歷經朝代更替和時光流逝後,這些財富也不免漸被消磨殆極,不復過往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