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去流浪》寫了五只獅子被獅群趕出去後流浪的故事。
這些獅子分別叫老大黑鬣毛、老二大頭獅、老三刀疤臉、老四桃花眼、老五紅飄帶。這幾只半大的雄獅在獅王面前搶食,獅王和它的助手認為時機成熟,所以才“驅雄”。
很不幸,五只獅子最後只有紅飄帶了。黑鬣毛在捕獵長頸鹿時,不幸被踢成殘疾獅,五只獅子的肚子空空如也,俗稱“清道夫”的鬣狗見黑鬣毛奄奄壹息,所以不停地來打攪,無奈之下,黑鬣毛舍身讓其它四只獅子分食自己才將鬣狗趕走。
四只獅子中大頭獅看到草原前的沙漠邊有雲,所以推測那也是壹片綠地。在穿過大沙漠時,因饑渴所以它們到處找水。找到了,但有壹頭黑犀牛,這幾只半大的雄獅只好搏壹把。
到了綠地,在那裏輕松了幾天。可是它們不知道是人類的領地,大頭獅被人類用槍打死,剩下的桃花眼、紅飄帶只好重返流浪起點,又過上被別的獅群追殺、睡不了好覺而且餓肚子的生活。
因此,桃花眼要奪取獨眼喀喀獅群的王位,和喀喀獅群的墨菊雌獅相好,桃花眼想和她壹起奪取王位。在最後關頭,墨菊獅好心幫它,只想讓它離開這裏,不過用過過猛,把它推入沼澤。只剩下紅飄帶了。
擴展資料:
流浪對雄獅的意義:
對於雄獅而言,流浪是它們生命中的必修課——如果雄獅不流浪,它們將很難成長,最終會給所處的獅群帶來很不利的影響。
在原獅群中,小雄獅壹般都是好吃懶做,它們既不像母獅那樣常常去捕獵,為供應壹大家子的食物操心,也不會像獅王那樣巡視領地,為守衛獅群的安全盡力。
所以它們盡管長著比母獅還大的體型,事實上生存本領卻比較差。如果遊手好閑、缺乏生存經驗的雄獅將來取代父親成為獅王,往往不能較好地保護獅群。
小雄獅壹般要流浪3年左右,等到它們大約5歲時,已經有了足夠的生存經驗,同時勇氣和智慧也有了很大的增長,當它們遇到機會時,就會向其他獅群的獅王發出挑戰,如果自己足夠強,就能成為這個獅群的新獅王。
所謂“孤獨可以造就人”,曾經歷過幾年流浪歲月的獅王往往要比沒經歷過流浪的獅王更強,它們對獅群做出的貢獻也更大。如果雄獅不經歷孤獨的流浪歲月,那麽它們長大的僅僅是體型。
百度百科-雄獅去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