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最全大學生生活費情況調查報告

最全大學生生活費情況調查報告

 關於現在大學生整天喊窮的情況下,我們去進行壹場大學生生活費調查報告。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最全大學生生活費情況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最全大學生生活費情況調查報告(壹)

 協步入大學,我們都不再是中學裏衣食住行全部都由父母來承擔的孩子,離開了家庭,應對壹個人的生活,就要學著照顧自我。此刻社會的提高是無法預計和形容的,我們作為新壹代的期望,同時也背著多重的身份站立在這個社會中,其壹就是消費者。在大學裏,我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對我們今後在價值觀、世界觀的構成和定位上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關註我們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洞察我們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特征,及時培養在消費上正確的觀念和方法,成為了當代各界人士相當關註的話題。

 按時所以,此次特地做了以“大學生消費觀調查”為主題的采訪調查對象是我校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的在校大學生,我們主要以隨機采訪的方式記錄了我校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實際情景,並整理分析成文。

 采訪問題設置

 1.每月生活費為多少

 2.主要消費項目有哪些

 3.生活費的主要來源途徑

 4.是否使用網絡平臺貸款,如花唄,借唄等惆悵長岑長惆悵長岑長惆悵

 5.平時有沒有理財的習慣?

 6.對購買奢侈品的看法

 主要觀點

  壹、理性消費是主流

 在我們的周圍,有著來自不壹樣地方的有著不壹樣家境的同學,這在必須程度上也體現出我校學生基本具有較為理性的消費觀。在普通人群中,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從我們的問題設置中能夠看出,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研究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壹樣,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我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我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壹般也不超過2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本事有限,大多數的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還是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我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這種種的現象表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整體呈理性趨勢發展。

二、攀比心理著實存在

 采訪中我們發現有不少同學都開通了花唄等網上貸款服務,而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攀比現象著實存在在我們大學生的消費觀念當中,個別者還較為嚴重。

 在采訪中,壹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壹雙名牌鞋或者換上壹款最流行的手機,或者買上壹部電腦、相機等,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我的其他必要開支。而有的同學明明明白自我的金錢並不寬裕的時候,當自我是壹個人的時候,會很註意自我的花銷,盡量節儉,可適當與同學朋友在壹齊消費的時候就表現的很不壹樣,出現了“大手大腳”、“浪費”、甚至是“奢侈”的現象。這些現象都能夠反映出壹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構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其實人存在適度的攀比心理是十分正常的壹個現象,沒有比較,沒有發現,又怎樣會有提高呢。可是,所有的事物都需要有個度,超過了這個適宜的度,往往就會出現壹些不合理的現象,就如我們今日所看到的各種例子,在他不合理性質的基礎上,往往會給我們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或者心理行為帶來不良的影響,甚者還會影響深遠,波及壹生。

 三、消費分化兩極端嚴重

 在同壹個團體之中,不壹樣同學的每月的生活費不盡相同,但大體維持在較為合理的範圍內,可是最低和最高的兩種消費中能夠看出,此刻的消費分化兩極端還是很嚴重的壹個問題,我想,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此刻經濟體制和我們國家的居民收入現狀整體呈“貧富差距大”的局面不無關系,大學生此刻的經濟來源大多還是由父母供給,每個人的消費狀況大多都會結合自我家中情景進行適度消費,源於家庭本身就有較大的差距,隨之而來的,大學生消費整體呈兩極分化嚴重的現象也不無道理。

 四、儲蓄觀念淡薄

 大多數大學生在此次調查當中反映,當月的消費狀況並不是很清楚,只是平時花該花的錢,做該做的消費,而整體***消費多少錢財,心中並無概念,同時,進行消費後記賬的同學更少,而大多數同學每次到去取錢的時候才發現錢已經不多甚至透支,而每到這種時候,就只能向家人、朋友、同學求救。在應對如何處理金錢或者生活費的時候,很少有周全合理的計劃安排。可見,大學生的儲蓄觀念仍處淡薄狀態,有待加強。

 五、學生消費觀需引導

 大多數家長在給孩子寄送生活的時候,會采取兩種方法,壹個是每月寄送定額生活費,限制孩子的花銷,壹個是把錢交給孩子任其支配,待不夠用的時候再寄送。從這些現象中我們能夠發現家長對孩子的消費還是缺乏引導的,究其原因,能夠歸結到教育方法和體制上,父母不是限制孩子或者放縱孩子花錢消費,而是,父母在批評或者教導孩子的時候沒有發現引導的重要性,要試著讓孩子能夠主動的進行合理消費,結合自我的實際情景,培養正確的消費觀。甚者,農村裏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在大學裏受委屈,會砸血本會孩子購置物品,完全超出了本事範圍之外,而城市裏的家長也會放縱孩子的消費,可見,家長間也存在不壹樣程度的攀比心理,而正是這些種種,造成了對大學生構成正確消費觀的障礙。

 我們的提議:

 1、調查大學生的消費心理

 職協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梁,引導大學生繼續堅持正確健康、勤儉節儉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期望教師在思想理論教學中,使用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我們認為今後教師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註,註重研究我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忙我們養成健康消費心理,構成正確的消費觀。

 2、培養大學生的理財本事

 所謂理財,它是指壹個人在財務方面的處理本事,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為此,專家提出了“財商”的說法,財商的概念是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也是現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話題。能夠這樣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壹般生物的生存本事,情商反映人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本事,財商反映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裏的生存本事。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資料:其壹,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本事;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本事。我們提議教師圍繞這兩方面的資料,在“兩課”教學活動中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到達教育目的。

 3、註重校風對消費的提倡

 職協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方面。環境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學生生活在壹個質樸、節儉、善修的環境當中的時候,也會不由自主的作出良好的行為,所以,學校要在這壹方面有所提倡和側重,壹個相互促進的過程發生之後,壹切就會變得容易多了。在大學生實實在在存在的若幹不良現象中進行深入的工作,如如何克服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都是校方應當關註的方面。

最全大學生生活費情況調查報告(二)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生活質量不斷地提高,消費觀念也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與此同時,消費領域中也出現了崇洋消費、炫富消費、奢侈消費、攀比消費等不理性的消費方式。而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特殊群體,既是當前消費主體之壹,也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消費觀念與消費模式,對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消費文化的構建都會產生及其重要的影響。為真實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培養大學生構成科學、理性、禮貌、職責的消費理念,我課題型教學小組在全校範圍內展開了壹次以“那壹年我們真的很有錢——如何看待大學生的消費觀”為主題的調查。經過調查我們得到以下結果:

 1.在校期間平均月消費:

 各個消費水平段的數量大體相同,其中1000-1500居多。

 2.生活費來源:

 大約70%的人選擇了全部來自家庭,也就是說,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費大多數還是靠家中補給,依靠父母。

 3.每月用於食堂就餐的費用:

 將近壹半的人選擇了300-500,而根據現如今的消費水平,學生壹日三餐壹個月所要花的錢至少壹千元,所以大多數學生都有過在校外吃飯或訂外賣的情景。

 4.購物的方式:

 現如今網絡日益發達,網購也成為很常見的消費方式,大概80%的人經常網購,所以,多數人由於時間或懶惰的問題而放棄實體店購物。

 5.每月購置生活用品及衣物的費用:

 過半的人花在生活用品及衣物上的費用在100-500之間。

 6.與同學或朋友聚餐的頻率:

 大多數的人壹般壹月壹次到兩次出去聚餐,很少數的人從來不和同學和朋友出去聚餐,

 這也十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規律與時間安排。

 7.是否會主動給父母購買衣物食品:

 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會主動為父母購物東西,可是也有三分之壹的人很少或者從不為父母購置衣物或食品,說明很大部分的大學生會去主動關心父母,但仍有壹部分的人對父母的關心不足。

 8.認為自我的生活費:

 9.每月在戀愛方面的支出:

 首先說明大學生單身與戀愛的比例基本維持在1:1的比例,並且情侶之間的花費處於壹個分級的狀態,各個消費水平比例接近。

 10.月消費大多用在哪些方面:

 說明大學生的主要花費還是在飲食上,花銷最大,其次就是生活用品與購置衣物上,這其實與現今網絡購物的盛行,有很大的聯系,同時娛樂旅遊,日常交際,交通通訊三方面較平衡,也占有必須的消費比例。

 11.每月生活費有余時,會把它用在:

 有很大壹部分大學生會選擇把有余的生活費存起來,而有些人也會用作吃喝上的花銷及旅遊,用作其他方面的人相對較少。

最全大學生生活費情況調查報告(三)

 調查目的: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提高,大學生的消費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來越大,大學生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特殊消費群體。本次調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學生消費狀況及消費心理,分析學生的消費構成,引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調查資料:學生收支情景,學習支出情景,壹是消費情景,電子通訊情景,電子通訊消費情景,消費觀念。

 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針對在校大學生可能出現的消費現象設計問卷調查資料,並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結果與分析:

 1、月消費總額有必須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城市占比重較小,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壹幅度,少於400元或多於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40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本事與普通學生差距較大。

 2、飲食方面開銷大。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占了絕大部分,這是貼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壹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壹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在校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並不多,除了壹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壹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4、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群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00元以上。電腦的普及率在學校中也是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學校網費預算,每月收取網費20元,沒有電腦的同學每月的上網費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當手中有余錢時最願意選擇的消費項目。吃喝,旅遊,穿著打扮占比重最大,30%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我的穿著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女生中購買化妝品衣服的比重較大,男生用在交際娛樂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在校大學生在購買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識有所增強,更多的學生願意購買品牌較好的用品,異常是女生對衣飾化妝品方面。這也證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整體上有所提高。品牌雖然很重要,可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們要結合自身的情景,以自身的需求為主,以質量為主。

 7、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裏供給。其中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十個百分點。而有些學生對於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有更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整體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學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00元居多,有8%還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結果:調查發現目前大學生消費情景呈現出這樣兩個主要特征:壹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大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表現為數量和結構兩方面的變化;二是大學生群體內部的消費情景存在明顯差異。

 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與社會發展逐漸接軌。從調查中可至,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遊、通訊網絡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壹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壹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逐步得到認可和理解,可見,大學生作為社會上壹個活躍的群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理性消費仍為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方面,而娛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明白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而不會沈迷於玩樂。由於消費本事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為謹慎,盡量精挑細選,不會壹味求貴,或者只註重便宜的價格而不註重質量。所以較為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溫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壹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為飽讀聖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余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為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壹個消費熱點。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調查中,極少數的大學生會有規劃自我的.消費組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地追隨了流行於學校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必須的規劃。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都感覺錢不夠花,有許多的東西需要購買,僅有少數的學生能夠有必須的積蓄。

 對策與提議

 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費,提出如下提議:.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做好開支計劃,控制自我的消費,養成節儉的好習慣。註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正視自身消費現狀,養成良好的消費心態,註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把握消費時機,學會利用很多大商場換季時衣服的低折扣銷售。生活費由父母按月給,不至於開學第壹月就成為“月光族”。

 如果自我是控制不住花錢欲的人,出門前最好根據當天需購品的大致價格帶定量的錢。理性消費意識需加強,學會合理利用銀行卡,相對限制住自我的盲目消費。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高品位”,這會引起高消費,不適合學生的實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