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獵王維古詩如下: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千裏暮雲平。
觀獵簡介:
《觀獵》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此詩前四句寫射獵的過程,後四句寫將軍傍晚收獵回營的情景,表達了詩中人生氣遠出的意態與豪情。
全詩半寫出獵,半寫獵歸,起得突兀,結得意遠,中兩聯壹氣流走,承轉自如,有格律束縛不住的氣勢,又能首尾回環映帶,體合五律,用典渾化無跡,寫景俱能傳情,既窮極物理又意見於言外,遣詞用字準確錘煉,鹹能照應,章法句法字法均極巧妙。
賞析:
此詩內容不過是壹次普通的狩獵活動,卻寫得激情洋溢,豪興遄飛。全詩***分兩部分。前四句為第壹部分,寫射獵的過程;後四句寫將軍傍晚收獵回營的情景。
詩的開篇就是“風勁角弓鳴”,未及寫人,先全力寫其影響:風呼,弦鳴。風聲與角弓(用角裝飾的硬弓)聲彼此相應。
風之勁由弦的震響聽出;弦鳴聲則因風而益振。“角弓鳴”三字已帶出“獵”意,能使人去想象那“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射獵場面。勁風中射獵,該具備何等手眼!這又喚起讀者對獵手的懸念。待聲勢俱足,才推出射獵主角來:“將軍獵渭城。”
將軍的出現,恰合讀者的期待。這發端的壹筆,勝人處全在突兀,能先聲奪人,“如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方東樹)。
渭城為秦時鹹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其時平原草枯,積雪已消,冬末的蕭條中略帶壹絲兒春意。“草枯”“雪盡”四字如素描壹般簡潔、形象,頗具畫意。
鷹眼因“草枯”而特別銳利,“馬蹄”因“雪盡”而絕無滯礙,頷聯體物極為精細。三句不言鷹眼“銳”而言眼“疾”,意味獵物很快被發現,緊接以“馬蹄輕”三字則見獵騎迅速追蹤而至。“疾”“輕”下字俱妙。
兩句使人聯想到鮑照寫獵名句:“獸肥春草短,飛鞚越平陸”,但這裏發現獵物進而追擊的意思是明寫在紙上的,而王維卻將同壹層意思隱然句下,使人尋想,便覺詩味雋永。三四句初讀似各表壹意,對仗銖兩悉稱;細繹方覺意脈相承,實屬“流水對”。如此精妙的對句,實不多見。
以上寫出獵,只就“角弓鳴”“鷹眼疾”“馬蹄輕”三個細節點染,不寫獵獲的場面。壹則由於獵獲之意見於言外;二則射獵之樂趣,遠非實際功利所可計量,只就獵騎英姿與影響寫來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