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中國人民就發明了勞動生產化,黃帝之妃嫘祖始教民育蠶,發現蠶絲非常的柔軟,經過簡單的加工制作成了衣服。
據考古發現,約在4700年前我國已利用蠶絲制作絲線、織造絲帶和簡單的絲織品。商周時期用蠶絲織制羅、綾、紈、紗、縐、綺、錦、繡等絲織品。蠶有桑蠶、柞蠶、蓖麻蠶、木薯蠶、柳蠶和天蠶等。由單個蠶繭抽得的絲條稱繭絲。
說起蠶絲的發現,還有壹個美麗而動人的傳說!嫘祖是壹位勤勞的婦女,不願閑著,常常是白天帶領部落的婦女上山剝樹皮,下田剝麻皮,晚上再與其他婦女壹起,把男人們狩獵回來的獸類皮毛剝下來,進行加工制作。不多久,部落的大小首領都穿上衣服。可是,嫘祖由於過度勞累,終於病倒了,整天不思飲食。看護的婦女想盡辦法,做了很多嫘祖平時愛吃的食物,嫘祖壹看,盡是搖頭。就在這時,有壹位婦女提議上山采壹些可口的鮮果給嫘祖吃。
她們跑遍了近山遠峰,采摘了不少果實,可壹上口,不是酸的,就是澀的,很難進口。直到太陽快下山,突然壹婦女在壹片桑樹林發現滿樹結著的壹只只白色小果,她們以為找到了好鮮果,趕忙采摘了幾只,便急匆匆趕下山來。到家後,用嘴壹咬,誰也無法咬動,也沒有什麽味道。便用火煮,煮了好久白果全都變成細白絲線。
嫘祖聽到這個音訊病也好了,看見這些白絲線便想到用它做衣服,從這時分開始,嫘祖親身栽桑、養蠶、繅(sao)絲,並把這方面的技術傳授給其他人。就這樣,嫘祖被後人供奉為"先蠶"(蠶種),看作是養蠶、繅(sao)絲的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