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求壹篇世界何時鑄劍為犁作文初二語文800字以上

求壹篇世界何時鑄劍為犁作文初二語文800字以上

鑄劍為犁路漫漫——百年滄桑話裁軍

漫長的人類歷史充斥著血腥的戰爭,與此同時,愛好和平的人民又不斷發出鑄劍為犁的呼喚。1960年,在聯合國大廈北花園裏豎起了壹尊名為“鑄劍為犁”的青銅雕塑。1990年,大廈北側庭院又豎起壹尊名為“善必勝邪”的雕像:壹位鬥士身跨戰馬,手握長矛,刺死了壹條用原蘇聯SS-20、美國潘興II等兩枚中程導彈作為軀體的惡龍。這兩尊雕塑生動而形象地體現了人民期盼和平、力主裁軍的強烈願望。

然而,事隔數十年,世界裁軍與軍控進程荊棘叢生,徘徊不前。1999年,聯合國公布的統計數字表明,在今天的世界上,擴散在全球的輕型或小型武器多達5億余件,具有巨大殺傷力的各類重武器和裝備達數十萬件,核彈頭達1萬多枚,猶如懸在人們頭上的“達摩克裏斯之劍”。何時能真正鑄劍為犁,依然是人類追逐的夢想。

世紀交替,歲序更新。人們回眸本世紀的滄桑巨變,心中棲息著許多期盼和夢想,其中最宏偉壯麗、最樸實純真的夢想之壹莫過於人類不再被拖入戰爭的深淵,化幹戈為玉帛,營造和維護壹個和平、穩定、繁榮的世界。

軍控與裁軍是國際安全領域內的重要問題,它直接關系到世界的和平與穩定。20世紀上半葉,西方列強雖然召開多次國際會議,進行裁軍談判,簽訂了若幹限制軍備的國際條約,但軍備水平非但不降,反而頻頻上升,擴軍備戰愈演愈烈,終於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造成了慘絕人寰的劫難。在二戰後持續40多年的冷戰對抗中,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軍事對峙,美蘇都競相提高核軍備的規模和實戰能力,進行瘋狂的軍備競賽,相互威懾。雖然當時雙邊軍控與裁軍談判也曾達成過壹些軍控協議,但都將軍控與裁軍作為限制對方、發展自己的手段,其“假裁軍、真擴軍”的意圖十分明顯。嚴格說來,冷戰期間沒有真正的裁軍,達成的軍控協議主要是防止軍備競賽失控,以保持相對的核平衡。

冷戰結束後,世界大戰威脅的基本消失使各國重新調整國家關系,修訂軍事安全戰略和軍備計劃,把軍事調整的戰略重點從準備大戰轉變為應付局部戰爭。超過防衛需要的超殺傷力的核軍備已成為負擔。1991年美蘇簽訂的《關於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於1994年5月生效後,美俄雙方的核武器減至三分之二,截至1999年1月,核彈頭已從各自最初時的約1萬枚分別減至7000多枚和6000多枚。在常規武器方面,原華約和北約於1990年簽署《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後,有關國家已裁減了約5萬件包括坦克、裝甲車、武裝直升機、火炮和作戰飛機在內的各類武器。

但是,在數量裁軍的背後,新壹輪以提高武器質量為主要內容的軍備競賽卻在加緊進行,壹些主要大國加大對新式武器裝備研制的經費投入,把發展信息戰、電子戰、遠程精確打擊和隱形、智能、激光等高技術武器作為軍備建設重點。高新技術武器的發展使軍控面臨新的問題,原有的力量平衡被打破,各種不穩定因素增加。同時,大國向發展中國家傾銷淘汰、過剩的武器和技術裝備,對加劇地區軍備競賽和暴力沖突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世界上壹些主要國家采取的軍控與裁軍措施,既有促進緩和、防止沖突因武器擴散而升級的壹面,也有維護自己強權地位、阻礙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力量上升的壹面,因而軍控與裁軍領域內的矛盾十分尖銳。在世界主要大國之間,爭奪軍控主導權、爭奪軍火市場、爭奪地區影響力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角逐十分激烈,使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形勢復雜而嚴峻。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力量對比失衡,稱霸與反霸,單極與多極的鬥爭激烈。美國這個當今世界唯壹的超級大國,仍然要以增強軍事力量作為其推行霸權主義的工具,憑借其經濟、政治、軍事和科技優勢,明顯表現出竭力推行威懾戰略加軍事聯盟的安全模式,企圖建立由它“領導”的單極世界,其謀求“絕對安全”和“全面安全”的全球戰略明顯表現出擴張性和進攻性。美國的所作所為是當前軍控與裁軍進程的主要障礙。美國以防止某些“無賴國家”導彈襲擊為由,開始加緊研制並準備部署“國家導彈防禦體系”和“戰區導彈防禦體系”。1999年10月底,美國參議院拒絕批準《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同時通過決議,要求政府修改或廢除《反彈道導彈條約》。這將打破國際戰略平衡,挑起壹場新的核軍備競賽。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批約目前仍是軍控領域的重點問題。壹些國家拒不簽署,使條約的權威性大打折扣。壹些主要大國不時重申加大對核武器的依賴,具有研制、開發核武器能力的國家的數目有所增加,世界面臨著新壹輪軍備競賽的危險。

阻止核裁軍逆轉、遏止外空軍備競賽、防止核不擴散機制走向崩潰,控制南亞的核競賽、繼續推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批準、啟動裁軍談判會議的談判議程等都是新世紀軍控與裁軍面臨的緊迫問題。

當前,力量對比失衡,冷戰思維嚴重存在,各類矛盾復雜多變,使近期內軍控和裁軍難以取得重大進展。但是國際形勢總體趨向緩和,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潮流和主旋律,要和平,求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同心願和強烈呼聲,軍備競賽失控的可能性較小。西歐國家的壹些官員和普通群眾在接受本社記者采訪時曾動情地說:兩次世界大戰使我們上千萬人死亡,難道我們還要擴軍備戰和打仗嗎?我們當然需要和平、緩和、合作。當前,多極化、全球化和信息化趨勢加速發展,有利於制止戰爭和軍備競賽。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是和平力量的主要支柱,隨著其地位不斷上升,將對軍備競賽起著越來越大的遏制作用。各國關系相互依賴加深,***同利益驅使各國尋求***同安全的合作關系。大國關系不斷調整及其逐步向機制化方向發展,有利於推動裁軍和防止軍備競賽失控。這些都將為即將到來的新世紀軍控打開新的思路,註入新的活力。

裁軍之路曲折漫長,但是裁軍的旗幟始終在世界人民的心中高揚。展望21世紀,人類將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文明,理智終將占上風。“鑄劍為犁”,這壹人類追求的崇高目標終將離我們越來越近。

鑄劍為犁感想

世界上沒人希望戰爭.戰爭是殘酷的,是可怕的,是悲慘的.戰爭壹旦爆發,就以為著將有不少人失去家園,失去親人,失去生命.壹個士兵在總統眼力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對壹位母親而言,是她的壹切.

壹場戰爭的到來,並不是意味能給這個國家帶來幸福,大多是殘酷的事實.

九千年了,科技不斷提高,而戰爭也並不減少.

為什麽人類不能和平***處呢?

不管是世界大戰,還是反恐戰.說來說去,還不就是圖壹個"利".

中國的領土廣大,為此遭受日本人的侵略,可今天日本人卻光明正大的說是為了自衛:伊拉克因為國家中有大量的石油,石油是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美國人為了得到大量的石油,攻打伊拉克,而且還華麗的說是為了打擊恐怖份子的組織.

這些"強盜"的理由多麽冠冕堂皇,多麽可笑啊!

"政府有時候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是強盜"這是法國作家雨果先生給英法聯軍的壹位將軍寫的信裏的壹句話.

沒人希望爆發戰爭,看到戰爭.

人們渴望和平的鐘聲早日敲起,希望這世界早日沒有戰爭!

世界何時鑄劍為犁?

何時鑄劍為犁?就是說全世界到什麽時候可以真正實現消滅戰爭出現永久的和平?

第二次世界的大戰結束後,世界出現了和平景象,人們從戰爭的苦難中進入了和平時期,深感和平來之不易,世界各國人民都深切希望今後再也不要有戰爭出現,因此1949年4月20日 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第壹次會議開幕,第壹次大會於1949年4月20日至25日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時舉行。

1949年4月20日,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第壹次會議開幕:

第二次在戰後,冷戰興起,威脅居民的和平生活。壹些國際組織和著名人士發起召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反對侵略和戰爭政策,要求無條件禁止原子武器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第壹次大會於1949年4月20日至25日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時舉行。出席大會的有來自72個國家的2千多名代表。大會通過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宣言》、《告世界人民書》等10多項文件,並選出常設委員會。

1952年12月,為祝賀在維也納召開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法國名畫家畢加索又獻出了壹幅新的作品--壹只和平鴿。它給了我們壹個新的象征,表示出全世界人民爭取和平的鬥爭達到了壹個更高的階段。

這是畢加索所畫的第三幅和平鴿。第壹幅是在壹九四九年四月,當第壹屆擁護世界和平大會召開的時候,他畫了壹只恬靜的鴿子,表示出愛好和平人民的純樸的尊嚴的意誌。第二幅是在壹九五○年九月,他又畫了壹只鴿子獻給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這就是飛翔在世界各地的和平鴿,它已經不是恬靜地停在那裏,而是展翅飛翔的了。當1952年12月世界人民和平大會再次召開的時候,畢加索又獻出了第三幅和平鴿。

為了紀念第壹次世界和平大會的召開,蘇聯的雕塑家葉夫根尼·武切季奇創作了壹尊“鑄劍為犁”的青銅雕像,雕塑中的青年人壹手拿著錘子,另壹只手拿著要改鑄為犁的劍,象征著人類要求消滅戰爭,把毀滅人類的武器變為創造的工具,以造福全人類。 這座青銅雕像於1959年由當時的蘇聯政府贈送給聯合國留作永久的紀念,至今仍然擺放在聯合國花園內與其他國家贈送給聯合國的雕塑裝點著聯合國大廈前的廣場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