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鹿柴》如下: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詞句註釋:
鹿柴(zhài):王維輞川別業(在今陜西省藍田縣西南)勝景之壹,柴,通“寨”或“砦”,用樹木圍成的柵欄。
但:只。
返景(yǐng):太陽將落時通過雲彩反射的陽光。景,同“影”。
復:又。
白話譯文:
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壹。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二十首,《鹿柴》是其中的第五首。
作品賞析
大凡寫山水,總離不開具體景物,或摹狀嶙峋怪石,或描繪參天古木,或渲染飛瀑懸泉,其著眼點在於景物之奇。而此詩則從壹個奇特的現象著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層巖叠嶂,看去空無壹人,可是有時會突然聽得朗朗笑語,但由於回聲的多重反射,壹時間很難判斷人聲究竟從何而起。
人們大約都有類似的經驗,本來很平常。但是將這種視覺與聽覺互補的觀察事物的方法以詩的形式加以表現,就不能不說是壹個創造。從詩的表現說,它別出新意,不蹈故常,從作品的接受者說,是那樣新奇有趣,儼如身臨其境,由此引起積極的情感活動。前兩句詩用直白的語言,略作點染,境界即出。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