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百步穿楊成語故事

百步穿楊成語故事

楚有養由基者全文翻譯

  楚國有個名叫養由基的人,其非常擅長射箭,他跟柳樹距離在壹百步的時候放箭射擊,每支箭都射在了柳葉的中間,百發百中,周圍的人看見後都誇他射箭技術高超,這時壹位過路的人卻說:“我擅長射箭,這樣可以教妳怎樣射箭嗎?”

  養由基聽了這話,心裏很不舒服,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好,妳竟說可以教我射了,妳為什麽不來替我射那柳葉呢!”

  那個人說:“我不能教妳怎樣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領:不過妳有沒有想過,妳射柳葉百發百中,但是卻不善於調養氣息,等壹會疲倦了,弓拉不開,箭是歪斜的,壹箭射不中,就會前功盡棄。”

原文

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左右皆曰善。

有壹人過曰:“善射,可教射也矣。”養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以善息,少焉氣力倦,弓撥矢鉤,壹發不中,前功盡棄。”

註釋

1、去:距離。

2、支左屈右:善射之法,把左臂支起來持弓,右臂適當彎曲以持箭。

3、息:停歇,休息。

4、少:過了不久。

出處

原文出自《戰國策·西周策》第六篇文言文《百步穿楊》,說的是養由基借射箭之事對國政進行勸諫,比喻對事情的預料有充分把握,從不失算。原文是說客蘇厲對秦將白起說的壹段話。

成語:百步穿楊

成語故事

秦國的名將白起,領兵前去攻打魏國。有個名叫蘇厲的謀士獲悉後,趕緊去見周朝的國君,提醒他說:"如果魏國被秦軍占領,您的處境就危險了。"原來,這時周朝的國君名義上是天子,實際上對各諸侯國已沒有管轄權。魏國如被秦國攻滅,泰國的勢力將更強大,對周天子的威脅也更大。周天子問蘇厲怎麽辦,蘇厲建議周天子趕快派人去勸說白起停止進攻,並給白起講壹個故事。

蘇厲介紹了壹個應該向白起講的故事:楚國有個著名的射箭手,名叫養由基。此人年輕時就勇力過人,練成了壹手好箭法。當時還有壹個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長射箭。壹天,兩人在場地上比試射箭,許多人都圍著觀看。靶子設在五十步外,那裏撐起壹塊板,板上有壹個紅心。潘虎拉開強弓,壹連三箭都正中紅心,博得圍觀的人壹片喝彩聲。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養由基拱拱手,表示請他指教。

養由基環視壹下四周,說:"射五十步外的紅心,目標太近、太大了,還是射百步外的柳葉吧!"說罷,他指著百步外的壹棵楊柳樹,叫人在樹上選壹片葉子,塗上紅色作為標誌。接著,他拉開弓,"嗖"的壹聲射去,結果箭鏃正好貫穿在這片楊柳葉的中心。

在場的人都驚呆了。潘虎自知沒有這樣高明的本領,但又不相信養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葉,便走到那棵楊柳樹下,選擇了三片楊柳葉,在上面用顏色編上號,請養由基按編號次序再射。養由基走前幾步,看清了編號,然後退到百步之外,拉開弓,"嗖"、"嗖"、"嗖"三箭,分別射中三片編上號的楊柳葉。這壹來,喝彩聲雷動,潘虎也口服心服。就在壹片喝彩聲中,有個人在養由基身旁冷冷地說:"嗯,有了百步穿楊的本領,才可以教他射箭了!"養由基聽此人口氣這麽大,不禁生氣地轉過身去問道:"妳準備怎樣教我射箭?"

那人平靜地說:"我並不是來教妳怎樣彎弓射箭,而是來提醒妳該怎樣保持射箭名聲的。妳是否想過,壹旦妳力氣用盡,只要箭不中,妳那百發百中的名聲就會受到影響。壹個真正善於射箭的人,應當註意保持名聲!"養由基聽了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謝。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蘇厲介紹的向白起講了上面這個故事。白起聽後,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戰百勝的名氣,不能輕易出戰,便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國的進攻。

成語寓意

這個故事啟示人們高超的技藝能夠贏來別人的贊美和掌聲,但是它來之不易,是用無數的汗水換來的,想要維持那種百戰百勝的記錄更需要加倍的努力。養由基苦學射箭多年,終於憑借百步穿楊的高超技藝打敗了對手。

成語用法

"百步穿楊"比喻射箭技藝高超,並引申為本領非常高強;在句子中壹般充當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運用示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關羽)帶箭回寨,方知黃忠有百步穿楊之能。"

清·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壹回:"傳到後代,人口漸多,各分支派,大約每壹部落,戴壹首領,多生得骨格魁梧,膂力強壯,並且熟習騎射,百步穿楊;趙宋時代,金太祖阿骨打,是他族內第壹個出色人物,開疆拓土,直到黃河兩岸,宋朝被他攪擾的了不得。"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二回:"那小將軍姓花,名逢春,是世代將門之子,《六韜》、《三略》,無不精通,十八般武藝,盡皆精煉,更擅百步穿楊之箭。"

成語辨析

"百步穿楊"和"百發百中"意義相近,區別是:"百發百中"除本義外,還可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絕不落空;"百步穿楊"則壹般只用本意,能射中百步之外指定的楊柳葉,形容射擊技術精湛。"百步穿楊"的"楊"字,不要錯寫成"飄揚"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