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精忠報國的故事!

精忠報國的故事!

精忠報國的故事:

1、嶽母刺字

嶽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嶽飛之孫嶽珂所著《金佗_編》也沒有記錄。嶽飛背上刺字的記載始見於元人所修的《宋史》本傳:“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2、律己寬人

除了自己儉樸淡泊,刻苦勵誌外,嶽飛對子女教育很嚴。要求他們每天做完功課後,必須下地勞作。除非節日,不得飲酒。宋時有“任子恩例”,官員品級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階越高,次數越多。嶽飛勉勵兒子們“自立勛勞”,僅用了壹次“恩例”,還是為張所之子張宗本而用。

3、事母至孝

嶽飛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飛把母親姚氏接到軍營中後,侍奉唯恐不周,每晚處理好軍務,便到母親處問安。當母親生病時,嶽飛親嘗湯藥,跪送榻前,連走路都微聲屏氣而行,生恐吵擾了母親的休息。凡遇率軍出征,必先囑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親。

4、勇冠三軍

嶽飛可以“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能左右射”。後來嶽飛在與敵人作戰時,殺敵將黑風大王。後來,賊王善、曹成聚集兵馬號稱五十萬,嶽飛部下只有八百,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

這時嶽飛卻十分鎮定,說:“我給大家破了它。”然後左手拉著弓,右手拿著矛,沖擊敵陣,結果王善部大亂,嶽飛乘勢大敗敵軍。

5、儒將風範

嶽飛的文才自不必說,數十首詩詞足以說明。除此之外,他愛好讀書,書法頗佳,時人稱“室有鄴架”“字尚蘇體”。他還愛與士子文人交往,“往來皆高士”。

嶽飛雖是武將,但他文采橫溢,有儒將風範。他是寂寞英雄,滿腔抱負,無人賞識,“欲將心事付瑤琴”,卻無奈,“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他寫的《小重山》不似《滿江紅》那樣豪情萬丈,可卻是借琴弦抒發著心中無言的吶喊。嶽飛這壹生,為南宋抗金,浴血沙場,赤膽忠心,不為功名,只希望可以得遇明君,慰籍平生寂寥。

擴展資料:

力反和議:

紹興八年(1138年)二月,嶽飛還軍鄂州,堅持“戮力練兵”,“日夜訓閱”。趙構為“屈己求和”,進壹步重用秦檜,並令其與金接通關系。韓世忠、嶽飛對和議壹事都表示堅決反對。

嶽飛在臨安朝見時對趙構說:“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國不臧,恐貽後世譏議。 ”趙構不聽。

十壹月,金廷派出江南詔諭使張通古、蕭哲,攜帶詔書,來同南宋“講和”。金人不稱宋朝而稱“江南”,不說“議和”而說“詔諭”,把南宋完全置於藩屬地位,消息傳開,朝野上下,輿論沸騰。

宋廷諸大臣對此議論紛紛,多有反對者,然而這些主戰派人物如樞密副使王庶、樞密院編修胡銓等,或被罷官,或被貶謫;趙鼎也被罷相。

十二月二十七日,秦檜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趙構跪在金使腳下,答應取消宋國號,作金的藩屬,並每年納貢,南宋與金的第壹次和議達成。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嶽飛 (南宋抗金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