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用語
見面語:“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您好”、“很高興認識您”、“請多指教”、“請多關 照”等。
感謝語:“謝謝”、“勞駕了”、“讓您費心了”、“實在過意不去”、“拜托了”、“麻煩您”、“感謝您的幫助”等。
打擾對方或向對方致歉:“對不起”、“請原諒”、“很抱歉”、“請稍等”、“麻煩”、“請多包涵”等。
接受對方致謝致歉時:"別客氣”、“不客氣”“不用謝”、“沒關系”、“請不要放在心上”等。
2.工作用語
請問您有什麽事?
您放心,我會盡力做好這件事。
對不起,我打錯電話了。
請幫我找×××同誌好嗎。
對不起,我打錯電話了。
3.基本用語
歡迎"、"歡迎您"、"您好",用於客人來到餐廳時,迎賓人員使用。
"謝謝"、"謝謝您",用於客人為服務員的工作帶來方便時,本著的態度說。
"請您稍侯"或"請您稍等壹下",用於不能立刻為客人提供服務,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說。
"打擾壹下"或"不好意思,打擾壹下",用於因打擾客人或給客人帶來不便,本著歉意的心情說。
禮貌用語,是指在語言交流中使用具有尊重與友好的詞語。禮貌用語是尊重他人的具體表現,是友好關系的敲門磚。
擴展資料:
使用原則
禮儀的目的與作用在於使得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的氣質變溫和,使他敬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
——約翰·洛克 禮貌是人類交際中言語和舉止謙恭、得體的表現。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由於不同社會文化傳統的相互影響,禮貌必然在不斷地改變。語言的禮貌包括有分寸、有禮節、有教養、有學識,要避隱私、避淺薄、避粗鄙、避忌諱,概括為“四有四避”。
“四有”
第壹是有分寸
講話(寫文章)要註意分寸,這是語言得體、有禮貌的首要問題。要做到語言有分寸必須配合以非語言要素,要在背景知識方面知己知彼,要明確交際的目的,要選擇好交際的方式;同時要經常註意如何用言辭行動去恰當表現。
第二是有禮節
語言的禮節就是寒暄。有五個最常見的禮節語言的慣用形式,它表達了人們交際中的問候、致謝、致歉、告別、回敬這五種禮貌。問候是“您好”,告別是“再見”,致謝是“謝謝”,致歉是“對不起”。回敬是對致謝、致歉的回答,如“沒關系”,或“不要緊”、“不礙事”之類。
第三是有教養
教養,表現在壹個人的言談舉止、衣食住行、待人處事方面。就言談而言,包括說話有分寸、講禮節、內容富於學識、詞語雅致,是言語有教養的表現。尊重和諒解別人,是有教養的人的重要表現。尊重別人符合道德和法規的私生活、衣著、擺設、愛好,在別人的確有了缺點時委婉而善意地指出。諒解別人就是在別人非禮時要視情況加以處理。如果允許的話,可以幫助、開導,使對方在禮貌方面的水準不斷提高。
第四是有學識
高度文明的社會必然十分重視知識,十分尊重人才。富有學識的人將會受到社會和他人的敬重,而無知無識、不學無術的淺薄的人將會受到社會和他人的鄙視。“
四避”
第壹是避隱私
隱私就是不可公開或不必公開的某些情況,有些是缺陷,有些是秘密。因此,在言語交際中避談避問隱私是有禮貌、不失禮的重要方面。歐美人壹般不詢問對方的年齡、職業、婚姻、收入之類,否則會被認為是十分不禮貌的。
第二是避淺薄
淺薄,是指不懂裝懂;不懂而不知不懂,自以為很懂。“教誨別人”或講外行話;或者言不及義,言不及知識,詞匯貧乏,語句不通、白字常吐。社會、自然是知識的海洋,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做萬能博士或百事通,要謙虛謹慎,對不懂的知識不可妄發議論。
第三是避粗鄙
粗鄙指言語粗野,甚至汙穢,滿口粗話、醜話、臟話。言語粗鄙是最無禮貌的語言。它是對壹個民族語言的汙染。
第四是避忌諱
忌諱,是人類視為禁忌的現象、事物和行為,避忌諱的語言同它所替代的詞語有約定俗成的對應關系。社會通用的避諱語也是社會壹種重要的禮貌語言,它往往顧念對方的感情,避免觸忌犯諱。下面是壹些重要避諱語的類型:首先是對表示恐懼事物的詞的避諱。
比如關於“死”的避諱語相當多,就是與“死”有關的事物也要避諱,如“棺材”說“壽材”、“長生板”等。其次是對談話對方及有關人員生理缺陷的避諱。比如現在對各種有嚴重生理缺陷者通稱為“殘疾人”,是比較文雅的避諱語。最後是對道德、習俗不可公開的事物行為的詞的避諱。比如把到廁所裏去大小便叫“去洗手間”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