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著名的哲理散文有哪些

著名的哲理散文有哪些

1、《培根人生論》 《培根人生論》是英國17世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培根的散文集,《培根人生論》又稱《培根隨筆》,在英國首版後,即以文筆優美、語句簡潔、趣味雋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歡迎,多次再版重印,歷四百多年而未衰,被譯為世界上幾乎所有文字。 2000年還被美國公眾評選為最受喜愛的十本著作之壹。它與《蒙田隨筆》、《帕斯卡爾思想錄》壹起,被人們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 2、《蒙田隨筆》 《蒙田隨筆》是法國人文主義作家米歇爾·蒙田創作的隨筆散文集,於1580-1587年分三卷在法國先後出版。 該作內容包羅萬象,融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於壹體,是16世紀各種知識的總匯,有“生活的哲學”之稱。 蒙田以智者的眼光,在作品中考察大千世界的眾生相,反思探索人與人生,肯定人的價值和欲望,批判教會和封建制度,主張打破古典權威,充滿了人性自由、科學知識的人文思想。 3、《思想錄》 《思想錄》是17世紀法國數理科學家、思想家布萊茲·帕斯卡爾創作的哲理散文集,首次出版於1670年。 全書集中反映了帕斯卡爾的神學和哲學思想。作家繼承了理性主義的傳統,對於人性、人生、社會、哲學和宗教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作者在此書中以壹種浪漫思維的方式來談問題,處處閃現思想的火花,更有許多提問和警句發人深省。 4、《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1926年寫的壹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作者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壹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 三味書屋則是壹個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說它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裏受到規矩的束縛。 但作者並未將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沈沈,而是通過課間學生溜到後園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乘機偷樂兩個小故事的敘述,使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該散文入選初中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 5、《背影》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壹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腦海裏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蒙田《蒙田隨筆》德國:尼采(1844-1900)是著名哲學家、詩人 《尼采散文/經典印象》英國:培根《培根隨筆全集》 奧地利: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 《卡夫卡散文》 英國:托馬斯·德·昆西《癮君子自白》《壹個吸食鴉片者的自白》 喬治 陽光就像壹張大網,把濃濃的愛意覆蓋在山林和田野上,楊樹的蕾和苞像正在發育的少女,把厚厚的花苞繃得鼓鼓的,柳枝的綠色天天在加重,春天像剛加滿油的新車,掙脫殘冬的束縛,在春風的鼓動下,披著稚嫩的綠衣,隨著和煦的陽光加速開了過來。 窗外,搖曳不已的楊樹枝條,抵擋著巡河的冷風,抵抗著冬天的余威。啞巴河裏淺淺的水流,薄薄的浮冰已經禁不住投擲過來壹塊石頭的分量了,走在河邊,可以聽到殘冰最後的掙紮聲,冬天正在不情願的退卻。 清冷的春風,撫弄著楊樹柳樹,堤上的草坪,大自然那只靈巧的手,像魔術師壹樣給節後上班的人群壹次次驚喜,遠處的西山,壹條長長的煙帶向北壹直延伸的很遠,和京城的晨煙混合起來。把腳下這座京郊新城擁入懷中,小城的清晨像個懷抱酣睡的孩子的母親在春風中搖晃著。 城邊,壹位放羊的女人,掀開了春天的壹角,折下的柳條揮舞著,下了公路的羊群又走進薄霧裏去了。 幾只喜鵲落在楊樹上,嘰喳聲打破了最後的清凈,霧慢慢散去了,是他們叫開了朝霞,第壹縷陽光輕輕地散在了楊樹上,太陽慢吞吞地露出了羞澀的笑臉,催促冬天那個遲遲不願挪動步履的老人,該離去了。 春天按響了喇叭,揮了揮手,車速提了起來,花紅柳綠的車身已經近在眼前。 泰戈爾《新月集》 《雪浪花》,《鷹之歌》忘了是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