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實踐可分為戰略采購和日常采購兩部分。
戰略采購是采購人員根據企業的經營戰略需求,制定和執行采企業的物料獲得的規劃,通過內部客戶需求分析,外部供應市場、競爭對手、供應基礎等分析,在標桿比較的基礎上設定物料的長短期的采購目標、達成目標所需的采購策略及行動計劃,並通過行動的實施尋找到合適的供應資源,滿足企業在成本、質量、時間、技術等方面的綜合指標。
戰略采購計劃內容包含采用何種采購技術、與什麽樣的供應商打交道,建立何種關系,如何培養與建立對企業競爭優勢具有貢獻的供應商群體,日常采購執行與合同如何確立等等。
日常采購是采購人員根據確定的供應協議和條款,以及企業的物料需求時間計劃,以采購訂單的形式向供應方發出需求信息,並安排和跟蹤整個物流過程,確保物料按時到達企業,以支持企業的正常運營的過程。
擴展資料:
采購流程具體內容:
1、詢價(Solicitation)
詢價就是從可能的賣方那裏獲得誰有資格完成工作的信息,該過程的專業術語叫供方資格確認 (SourceQualification)。獲取信息的渠道有:招標公告、行業刊物、互聯網等媒體、供應商目錄、約定專家擬定 可能的供應商名單等。通過詢價獲得供應商的投標建議書。
2、供方選擇(Source Selection)
這個階段根據既定的評價標準選擇壹個承包商。評價方法有以下幾種:
合同談判:雙方澄清見解,達成協議。這種方式也叫“議標”。
加權方法:把定性數據量化,將人的偏見影響降至最低程度。這種方式也叫“綜合評標法”。
篩選方法:為壹個或多個評價標準確定最低限度履行要求。如最低價格法。
獨立估算:采購組織自己編制“標底”,作為與賣方的建議比較的參考點。
壹般情況下,要求參與競爭的承包商不得低於三個。選定供方後,經談判,買賣雙方簽訂合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