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資料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資料

雙龍洞位於雙龍洞景區中心,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AAAA級風 景旅遊區,國家級森林公園。是整個雙龍風景名勝區核心景觀和象征,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海拔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鐘乳石酷似龍頭,故名“雙龍洞”。外洞寬敞,面積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駐足。常年洞溫為15℃左右,冬暖夏涼。炎夏至此,領有“上山汗如雨,人洞壹身涼”之感。洞口西壁“雙龍洞”三字,恃為唐人手跡;東壁“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國民黨元老、近代傑出書法家於右任之手筆。如果說雙龍的內洞是“龍宮”的話,那麽外洞仿佛似“龍廳”。其中西廳壹掛“石瀑”,相傳八仙之壹的呂洞賓曾隱身於此。往前是“駱駝仰首”、“石蛙窺穴”、”雄獅邁步”、“金鷂展翅”等景觀。內外洞有巨大的雙龍洞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屏石相隔,僅通水道,長10余米,寬3米多。內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如欲觀賞,唯有平臥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舟仰臥人回溪”,不得稍有擡頭,有驚而無險,妙趣橫生,堪稱遊覽方式之壹絕,有“水石奇觀”之譽。內洞略大於外洞,洞內鐘乳石、石筍眾多,有龍爪、龍尾與洞外龍頭相呼應,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黃龍吐水”、“倒掛蝙蝠”、“彩雲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生”、“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等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外洞寬敞高廣,面積約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集會。常年洞溫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涼。特別是在炎炎夏日,金華人和遊客到洞中納涼已成千古風俗,比起天然空調,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古人形容得好:“上山汗如雨,入洞壹身涼”。外洞洞壁有眾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雙龍洞”三字,傳為唐人手跡,後由民國交通次長臨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國民黨元老、近代書法家於佑任先生之手筆;最裏邊石壁上還有“水石奇觀”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遊記碑刻;近代合肥遊人的“雙龍洞”三字石刻,很有趣味,他將“龍”字反刻,寓意雙龍洞的兩龍頭,要站在洞廳內往外反過來看,才能看到他們的真面貌。外洞廳北有壹掛黃色“石瀑”,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說的“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壹的呂洞賓曾隱身於此,又有傳說是,有個村姑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裏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靠廳北盡頭就是“駱駝仰首”、“石蛙窺穴”、“雄獅邁步”、“金鷂展翅” 等景觀,特別是洞中的巖溶景觀“仙人田”層層疊疊,使人不由產生來到世外的感覺,美不勝收。 內外洞之間有巨大的屏石橫亙相隔,僅有狹窄的地下河相通,河長15 余米,寬3米多。要想進入內洞,只有屏息仰臥小船中,逆水擦巖而過,不得稍做擡頭,否則就有碰破鼻尖之虞,很是驚險,遊覽方式為世界獨有(見圖2)。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就是描寫歷史上就是如此探洞的。明朝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則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遊進雙龍內洞的。“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舟仰臥人回溪”,進入內洞就宛如置身仙境龍宮了。內洞更大於外洞,面積約3500平方米,洞內鐘乳石、石筍、石幔、石柱、石鐘、地下泉水眾多。“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洞內妳就可以見到兩龍的龍身、龍爪、龍尾了。其他主要景觀有“晴雨石”、“仙人掛衣”、“雪山羅漢堂”、“將軍腿”、“金華火腿”、“北京烤鴨”、“仙人床”、“倒掛蝙蝠”、“彩雲追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爭仙丹”、“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拇指泉”和郁達夫命名的“盆景小瀑布”等20多個巖溶景觀,琳瑯滿目,惟妙惟肖,遊客至此,都會忘記塵世的喧囂,體驗“洞中方壹日,人間已三載”的神奇。明代的徐霞客根據雙龍洞“外有二門,中懸重幄,水陸兼奇,幽明湊異”的獨特景觀特點和價值,把它列為“金華山八洞”的第壹位。葉聖陶曾為此寫過遊記《遊金華的雙龍洞》。

編輯本段景點的特色

雙龍洞最奇趣的是外洞與內洞之間,有壹塊巨大的巖石覆蓋在壹流清泉之上,水道寬丈余,巖底僅離水面壹尺左右,進出裏洞,只得用小船,人直躺在船底,小船從巖底的水面穿引而入,當穿到巖底中間時 雙龍洞

眼前壹片漆黑,似乎周圍的巖石壹齊朝身上擠壓過來,巖石幾乎擦著鼻子。進10米,又豁然開朗,被譽為奇觀。內洞約有2200多平方米,巖洞深邃。在小船上岸處,擡頭仰望,有壹條青色鐘乳巖紋自東北洞頂蜿蜒而來,另有壹條黃色鐘乳石自西北俯沖而至,人們稱為“雙龍”,龍狀清晰可辨,形象逼真。洞內鐘乳、石筍奇形怪狀,縱橫交錯。 冰壺洞的洞口朝天,深達40多米。俯首下視,寒氣襲來,洞不見底,故稱“冰壺”。遊人可踏著石階,盤曲通達洞底。冰壺洞內的瀑布從15米左右高的洞頂傾瀉,瀑聲轟隆,震耳欲聾。朝真洞的洞口向西,前臨深壑,背依青峰。洞前眺望,四周群峰挺立,宛若百僧朝聖求真,洞名即由此來。洞中鐘乳高懸,石筍遍地,其中壹根大石筍形似“觀音”,稱“觀音大士像”。洞的上方有壹“天窗”,透進壹束陽光,宛如半月,也叫做“壹線天”,因為只有壹縷陽光。 雙龍洞

雙龍洞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四周的山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素以林海莽原、奇洞異景、道教名山著稱於世。雙龍洞位於雙龍景區的中心,是整個景區的核心與象征。雙龍洞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350米,由外洞、內洞及耳洞組成。外洞寬敞,面積達1200平方米。常年洞溫為15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壹身涼”之感。內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僅通水路,水路長十余米、寬三米多。內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要從外洞進內洞,須平臥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驚無險,妙趣橫生,堪稱遊覽方式壹絕,有“水石奇觀”之譽。內洞略大於外洞,如果說外洞是“龍廳”的話,那麽內洞就是“龍宮”。洞內石鐘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顏色各異,有“黃龍吐水”,“倒掛蝙蝠”,“彩雲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生”,“壽星與仙桃”,“青蛙盜仙草” 等四十余種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