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茶花女》是在暑假的時候.向來對文學作品不感興趣的我,在媽媽的要求下讀了這本令我感觸頗深的書。
《茶花女》講述的是:主人公瑪格麗特本是壹位貧窮的鄉下姑娘,為謀生來到巴黎,不幸落入風塵,做了妓女,染上了揮霍錢財的惡習,之後被阿爾芒的壹片赤誠之心所感動,彼此深深地相愛,在遠離巴黎市區的鄉間過起美滿的田園生活。後來她因阿爾芒父親的威逼而被迫離開了阿爾芒,不明真相的阿爾芒對她做出了種種侮辱和傷害,導致她悲傷不已,因病而死。
初讀《茶花女》,感覺是阿爾芒的父親掠殺了瑪格麗特與阿爾芒的愛情;再讀《茶花女》,不僅為瑪格麗特的付出感到悲哀,而且為阿爾芒的猜疑感到悲憤。即使他們在壹起了,幸福了,快樂了,還是會讓阿爾芒親手把他們的愛情掩埋在深厚的土地裏。是猜疑,是不信任。它們的力量在心中屬第壹,唯壹能抵制它們的是心的善
猜疑,不信任,往往會在身邊發生,比如說:朋友之間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這時,大家會猜疑是別人的錯,就會產生不信任,友情就會斷絕。所以說:“壹份友誼,就那麽容易的被摧毀。”
讀《茶花女》有感2在壹個悲慘的世界裏造就了壹個悲慘的人物──茶花女。雖然她是壹個妓女,但是她的命運卻如此催人淚下。對這個飽受創傷,最後在壹個冷漠中死去的可憐姑娘,作者同樣給予了深切的同情。
她是壹個本性善良的姑娘,否則她不會為愛放棄壹切,但是她為何入紅塵,做了妓女。這個使她永無翻身的地獄,是她自願的,還是被逼於無奈?在這個只是表面華麗,而內心裏醜陋的現實裏,人們彼此互相欺騙,用虛偽遮掩在世界裏,她在存在是必然的,她的命運更是無法逆轉的。或許連她自己都在厭惡這壹切。
在她的周圍,沒有人對她付出真情,沒有人是因為為了她而愛她。普呂?絲,若不是為了得到酬金,她會對瑪格麗特到奴顏婢膝的地步;那些情規,若不是為了得到她,他們會供養她嗎;那些買賣人,若不是為了在她身上大賺壹筆,會在她身上搞投機嗎……不會,不會,不會……。壹直到她名將就木之時。她們才露出原形。壹張張可怕甚至事業心的臉,而對她,他們不再需要那張虛偽的面具,只因為她再也沒有利用的價值。最可悲的是她死後,那些人便急於拍賣她的物品。她就像壹群沒有用的垃圾,被遺忘,被拋棄,被壓在塵芥堆的底層,無聲無息。
或許她生命裏最閃光的壹點是阿爾芒,他們彼此都負出了趨勢的感情,都為對方做出了犧牲。但是他們這段愛情,卻得不到任何人的承認,得不到任何人的允許,得不到這個社會的許可。瑪格麗特是妓女,雖然她放棄了壹切,但是仍無法改變現實,在那裏沒有人能接受,也不用說相信,壹個妓女會從良,她永遠活在妓女的陰影裏。最終還是為了阿爾芒,又淪落了。同時也為了他的妹妹。是的,“她像最高尚的女人壹樣冰清玉潔。有多麽貪婪,她就有多麽無私”。
阿爾芒雖有軟弱的壹面,但是他沖動,易怒,妒忌心又如此之強。他並不理解瑪格麗特,他如此偏激地認為自己受騙了,不斷地進行報復,他的心中越是充滿恨,越是顯得瑪格麗特的痛,她的悲。但是瑪格麗特並不後悔所有的選擇,她深信當他知道真相,她會在他的眼中顯得格外崇高,然而卻發生在她死後的事情。瑪格麗特是壹個堅強的姑娘,她壹個人面臨著死亡,她又如此善良,不願讓他看到自己死亡前的痛苦。她壹生最快樂的時光是阿爾芒給予的,但她壹生最痛苦的時光同樣也是阿爾芳給予的。(面臨死前要永遠的訣別是最痛苦的)阿爾芒的出現,是使她走向命運終點的催化劑。使她的悲慘命運更加深化。或許沒有阿爾芒出現即使沒有了閃耀點,也不會有深切的痛苦。或許正是因為阿爾芒,她的生命才有了光彩。她才能夠從這個悲慘的世界裏完全的解脫。
瑪格麗特是壹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蓮,潔白無瑕,透著光亮,但是這光卻那麽微弱,漂涉渺。最終還是被黑暗,這般強大的力量吞食掉,她也是壹張弓,外表被剝食得壹無所剩,而內心卻是堅固、聖潔的。但是她為了能將箭射得更遠、更準,她在不斷崩累自己,直到自己被毀滅掉。
讀《茶花女》有感3我合上書,望著灰白的天空。窗外的雨浠浠瀝瀝地下著,似乎也在為這名不幸去世的女子的悲慘命運垂淚。我悶悶地嘆了口氣。
可憐的瑪格麗特!妳既然選擇了茶花作妳最鐘愛的花,卻為何不能像它壹樣堅強、自愛地活呢?那些窮奢極侈,骨子裏卻空無壹物的人戲稱妳“茶花女”,是因為妳貧寒的出身,還是因為他們自以為有資格將妳看作壹個卑賤的人?如果是前者,難道妳不該活得像朵驚艷不俗的茶花,讓他們自慚形穢嗎?如果是後者,難道妳不該跳出這種寄人籬下,供人尋歡作樂的不堪生活,重新尋找自己的幸福天地嗎?
可是妳沒有。面對自己的沈淪,妳只是偶爾抱著希望,的時候卻是聽之任之。我不懂,我真的不懂。既然周遭人都如此不堪,為何妳要為了他們的眼光和議論放棄了自己的真愛?妳放浪的外表下是如此淳厚善良的心,為何面對世俗的醜惡和現實的無理,妳不能挺起脊梁,義正嚴辭壹些?妳為何寧願受黑暗社會的蒙蔽,認定自己是汙穢不堪不可救藥的,為何心甘情願做封建門弟等級觀念的犧牲品呢?我不懂,我真的不懂!
阿芒*杜瓦,妳這個懦夫!我不禁也要為妳嘆聲“可憐”,因為妳生來的身份帶給妳的遭遇,但更因為妳尋到自己的幸福,卻沒有用堅定的信心和勇氣去牢牢把握!
瑪格麗特正如她所愛的茶花,既頑強堅韌有脆弱無助。她可以在滿身負債時斷然拒絕瓦爾維勒以存款生息為誘的求婚;可是愛人詆毀她的壹句話,卻又可以徹底將她擊潰。
可是妳從未想過這些,阿芒!我敢說妳沒有。否則,妳不會因為爭風吃醋而對她惡言相加,即便後來道了歉,可是傷口將難以愈合;妳也不會魯莽駁斥她求助別人來實現夢想的小小要求——這又折損的了妳什麽?無非是壹點虛榮的自尊,在愛情面前無謂有無的傲氣罷了;妳更不會因為她壹封身不由己的斷交來信,和幾句不得已的話,就輕信她是別人心目中的婦女啊!難道妳沒有看見她受妳辱罵後那種欲言強止的神情,被妳漠視後那種哀婉冤屈的眼神?
妳也是可憐的。這種可憐建築在妳的懦弱上;而妳的懦弱,又建立在這個腐朽不堪的餓社會賦予人們的扭曲的倫理、價值觀念上。是的,盡管妳曾拼盡氣力要沖破這些阻礙,但壹個人的吶喊,在壹千、壹萬個人的唏噓揶揄聲中是那麽渺小。妳終究敵不過這個畸形的社會形態——況且在這樣的社會中成長起來,自己本身就註定不可避免地帶有這種畸變。所以,妳對瑪格麗特的愛是深切真摯的,卻又無法不是淺薄浮躁的。
如果說瑪格麗特是冬季飽受風霜,奄奄壹息的茶花,那麽阿芒就是她久違的和熙春光。這束生命的陽光穿破壹路雨雪要為她傾瀉,卻最終鉆不透那層厚重的烏雲,只能與她隔世相望。而茶花也在渺茫的希望和凜冽的寒風中逐漸枯敗、死去。
我再次仰望窗外的雨和灰白的天,深深吸了口氣,又重重地吐了出來。願這匆忙的世間,能隨人的吐納盡卸虛偽功利,不再重演悲劇。
讀《茶花女》有感4壹個午後,看著窗外毒辣的太陽,我懶懶地嘆了口氣,決定不外出。無所事事地走近書架,目光突然被壹本書所吸引,也不知是哪來的興致,我取下書,倒了杯綠茶,開始在安靜的茶香中閱讀。
這本書的書名“茶花女”我早在小時侯就聽說過,印象中是描述壹個做作下作且放蕩不羈的美麗女人。但在真正閱讀之後,我才意識到我印象中的僅僅是壹個表面,而真實真切的瑪格麗特(即茶花女)正在暗處,等著我漸漸地去發覺。
故事發生在法國巴黎這美麗的城市。
翩翩青年阿爾芒?;迪瓦爾壹次在交易所廣場絮斯商店――當時壹家高級有名的時裝商店門口遇見了如被眾星捧月般的名妓瑪格麗特?;戈蒂埃,並對她壹見鐘情,不斷打聽其情況。在幾年後,他們再次相遇,這回壹切都隨之改變。阿爾芒不顧身份地位甚至壹切與瑪格麗特相愛,而這位名妓也為阿爾芒――壹個沒有財產和豐厚年薪的癡情青年放棄了在巴黎花紅酒綠的物質生活,與他在鄉村開始了壹段美妙的時光。但這美麗可愛的光景並不長,阿爾芒的父親找上了門。他為了他兒子的未來前途與其女兒的幸福生活,不顧這對情人的反對,不管他們愛得多深多真,背著阿爾芒,連哄帶騙地使瑪格麗特離開了他兒子。又過了幾年,阿爾芒再次回到巴黎,對這可憐的女人因愛生恨,用殘忍的手段報復著她的離去。當壹切明晰,這癡情青年意識到茶花女仍深愛著他時,壹切已結束。煙霧散去之後,只留下阿爾芒深深的悔恨與愧疚。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阿爾芒之父勸瑪格麗特離開他兒子的那壹段。那父親說阿爾芒的準妹夫鄙視他家的長子不學無術並深愛著壹女人,希望瑪格麗特離開他兒子,給他女兒幸福、還他兒子自由。瑪格麗特聽著這似乎誠懇的請求,看著這老人滄桑的面容,感受著這屬於父親的愛,她心底那純真的善良被深深地觸動了。她淚如雨下地同意了,但她的心卻如刀割壹般。看到這兒,我停了停,深深地嘆了口氣。
瑪格麗特她美麗、她聰明,雖然淪落風塵之中,卻出汙泥而不染,依舊保持著壹顆純潔高尚的心。她不同於壹般的煙花女子,她有著愛心、有著善良,她有著希望、有著夢想,甚至還閃爍著聖潔的光輝,比大家閨秀小家碧玉更惹人憐惜、疼愛。
瑪格麗特無疑是熱情的,因為她壹直在追求這人世間的真愛。當她認識了阿爾芒時,她決定為了他而改變自己的壹切。她為他付出,、為他流淚,甚至與公爵伯爵斷了來往,失去了還債的錢及幾十萬法郎的年開銷;她為他賣了那豪華的馬車與做工精美的開司米披肩,當了那些另人垂涎三尺愛不釋手的首飾,這是因為她不想讓阿爾芒背負沈重的開銷負擔,這難道還不夠證明嗎?瑪格麗特對阿爾芒的愛情並非是玩弄或手段,而是壹種真切的感情。
瑪格麗特更是善良的,當她得知她與阿爾芒不能在壹起、她追求愛情的希望破滅時,她選擇了放棄,她選擇了離開。她犧牲了自我,用自己的離去換來了阿爾芒妹妹的幸福及阿爾芒可能成功的未來,但同時,她失去了真愛與她最後的快樂。在我們之中,有多少人會選擇這樣做?這樣犧牲自我去成全他人,這樣寧願折磨自己只為還更多人幸福,這樣果斷堅決盡管心如刀割?有多少人能這麽做?
如今我不禁想贊嘆瑪格麗特戈蒂埃。可能她仍有放蕩的壹面,可能她這樣犧牲並不值得,但我們又怎能否認她?她的勇氣、善良、愛心、美貌、智慧,有那壹樣不另我們心折?“茶花女”這三個字在人們心中不該是放蕩下作的標誌,反而可能還留有聖潔光輝,因為茶花女她有壹顆純潔高尚寬容的心、壹顆善良的心。
讓我們高聲贊揚茶花女瑪格麗特戈蒂埃吧!
讓我們都擁有壹顆像瑪格麗特戈蒂埃的善良的心吧!
讀《茶花女》有感5在壹個悲慘的世界裏造就了壹個悲慘的人物──茶花女。
雖然茶花女是壹個妓女,被認為是“沒有心肝,沒有理智的人,是壹種榨錢的機器”,但是她的命運卻如此催人淚下。對這個飽受創傷,最後在壹個冷漠中死去的可憐姑娘,作者同樣給予了深切的同情。
她是壹個本性善良的姑娘,否則她不會為愛放棄壹切,但是她為何入紅塵,做了妓女。這個使她永無翻身的地獄,是她自願的,還是被逼於無奈?
在這個只是表面華麗,而內心裏醜陋的現實裏,人們彼此互相欺騙,用虛偽遮掩在世界裏,她在存在是必然的,她的命運更是無法逆轉的。
茶花女讀後感:或許連她自己都在厭惡這壹切。在她的四周,沒有人對她付出真情,沒有人是因為為了她而愛她。
讀《茶花女》有感6如果要我說,壹個放浪的女子與壹個矜持的女子相比,我會毫不憂郁地選擇第二者,當我看到《茶花女》時,我的心為之震撼,我沒想到壹個妓女需要用錢來澆灌的生活,會讓人覺得如此的高貴。
瑪格麗特的生活,我不直該用什麽來詞語來形容。或放蕩,或精彩,或悲慘,或深刻……這種印象,促使著我寫下個人對《茶花女》的理解。我們不應該再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壹個如此高貴的妓女。她的身份是許多公爵夫人所恥笑的;是這個世界上的每壹個有壹點點權利的人都可以蹂躪的;是我們在談笑時嗤之以鼻的;是……大概“妓女”這個字眼,充斥著大家的排擠、偏見。
瑪格麗特無疑是壹個值得令人追憶的妓女。為了奢侈的生活,她不惜犧牲自己的愛情;為了純潔的愛情,她不惜犧牲自己的'生活;為了毫不相幹的另壹位女子,她不惜犧牲自己的愛情。她的壹生都在為著別人而活。為著別人而活,本身高貴的人,我們就稱之為“無私”;本身低賤的人,我們就叫作是“狗”。命運給予人們的,總是如此的不公平。
瑪格麗特沒有幹凈的身體,卻有壹顆幹凈的心靈;許多讓我們認為是“值得尊敬”的有身份的人,有著幹凈的身體,卻缺少壹顆幹凈的心靈。瑪格麗特是壹個不幸的妓女。壹直到死,她都無法得到片刻的自由,片刻的安寧。
我們在這裏祝福她,在這裏崇敬她,帶著壹捧捧茶花,灑向她應該去的,也壹定去的——天堂之路。這條路上充滿著我們的真誠,也是真誠使茶花的花香變得濃郁,變得在天堂無處不在。
讀《茶花女》有感7《茶花女》這壹篇文章講述了青年亞芒和風塵女子“茶花女”之間生死不渝的愛情故事。這“茶花女”從事著為人不齒的職業卻有善良、純潔的心靈。他並不是壹位生性放蕩的女子只是她不幸生於貧苦的家庭為了生活不得不陷入那墮落的環境。當她遇到壹位真心愛她的亞芒後便立刻恢復了原來的純潔決心要好好做人。但是社會上的人卻不同情她她的過去是壹個抹不掉的汙點。最後她只有孤孤單單的病逝了。
作者小仲馬就是想借助這樣壹位本質純兩的弱女子對這個冷酷無情的社會來表達的不滿、憤怒。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想起著壹件事。有壹個人她開了壹間飯店她的這間飯店裏的工人都是犯過罪的人。如過沒有這間飯店那麽那些犯過罪的人就不會有人肯這樣的請他們工作了。這樣他們就沒有錢生活了他們就只能又去犯罪了。多壹間這樣的店就會少幾個誤入歧途的人少壹間這樣的店就會多幾個無法回頭的青少年。這壹間小小的飯店就能挽救回將要送虎口的青少年使他們不會壹錯再錯。
我覺得我們應該給機會那些犯過錯的人給他們壹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而不是犯了壹次錯就被人否定了。我們應該多了解壹下這些人多和他們溝通使他們感受到這世上有人關心他們使他們感受到愛。這樣他們才不會去做犯罪的事。我們應該用心去看而不是只看外表。
我希望大家能多開壹些這樣的店使犯過罪的人能感受到家的溫馨。
讀《茶花女》有感8今年寒假期間,我讀了壹本名著——《茶花女》。讀完這本感人的書,我情不自禁地落下了眼淚。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的代表作。主人公瑪格麗特在法國巴黎做了壹個妓女,而且染上了揮霍錢財的惡習。雖然瑪格麗特在瘋狂地尋歡作樂,但是她的內心其實十分討厭這種空虛的生活。這個依舊保持著純潔心靈的淪落女子,心裏向往著真正的愛情生活。後來她被阿爾芒的壹片誠心所感動,彼此深深地相愛,幸福地度過了壹段美好時光。然而,阿爾芒父親的出現粉碎了瑪格麗特的美夢,他的自私和虛偽再壹次把瑪格麗特推入災難之中,她被迫離開了阿爾芒。事後又受到了阿爾芒不明真相的種種侮辱和傷害,最終因為心力交瘁而病逝。
這部催人淚下的小說,讓我對阿爾芒的父親產生了壹種厭惡,他拆散瑪格麗特和阿爾芒只是為了壹種面子,毫無用處的面子;小說中的普麗當絲是壹個見利忘義的人,她待在瑪格麗特身邊,只是為了得到錢,然而當瑪格麗特病入膏肓時,卻從未去看望過她。
雖然這個故事與我們沒有什麽特別大的關系,但是這個淒涼的愛情故事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社會的虛偽和殘忍,同時也控訴了當時社會的種種不平現象。
讀《茶花女》有感9壹個煙花璀璨的國度,壹種紙醉金迷的生活,壹段溫馨纏綿的愛情,構成了那個女子亦瀟灑奢華,亦幸酸淒苦的壹生,這個女子就是瑪格麗特.戈蒂耶。
她,擁有大量的物質享受,擁有無數的癡戀情人。但是,在這華麗的面紗下卻有著她內心無助的哀嚎和撕心裂肺的哭泣。她是壹位放蕩而又高潔的女性。說她放蕩,因為她是壹個妓女,有無數人曾用金錢收買過她的愛情;說她高潔,因為她對待真愛執著熱誠,寧願放棄壹切與他在壹起,而恰恰是這樣純潔的愛使瑪格麗特的靈魂得到了洗滌與升華。在她脫下已被玷汙的外殼後,頑強而又高尚的靈魂深深地觸動著我的心。
她的壹生是充滿悲涼與苦澀的,尋歡作樂的生活不過是為了快些舍棄人生;驕奢放蕩的態度不過是對“貴族”的壹種侮辱。她雖然過著放縱的生活,內心深處卻仍然保持著壹份對真愛的渴望。當她遇到涉世未深的青年阿茫.杜瓦時,她對真愛的迷戀被喚醒,原本認為人生漫無目的、毫無生機的她重新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和前進的力量。她改變了糜爛的生活習慣,處處為愛人著想,可是,換來的卻是人們的不理解和排擠!他們認為瑪格麗特為了和壹個窮小子在壹起,放棄了自己擁有的壹切,難道瘋了嗎?人們看到的是她絢爛多姿的表面,卻無法看到她高尚的情操。當時的社會是壹個骯臟虛偽的社會,金錢和地位主宰著壹切,有錢有勢的達官貴人總是受到尊重,而家境貧窮的青年必定遭到人們唾棄和鄙視。阿茫與瑪格麗特的愛情是真實神聖的,卻是平庸之人難以理解的,無法被世俗所容納的。然而不幸的是,在社會巨大的阻力下,這對情人最終還是痛苦的分手了,瑪格麗特從此病痛纏身,臥床不起,在孤獨中含淚逝去。以前的無數情人也早把她忘的壹幹二凈,唯有阿茫在她那荒涼的墳前嚎啕大哭,仿佛生前的生活愈是轟動,死時愈是冷清……
瑪格麗特是這世上壹朵最美麗的花,短暫的生命如驚鴻壹瞥,卻使生命之花更加絢麗燦爛。願上帝保佑這個可敬又可憐的女子,讓她的靈魂升入天堂,願她重生的時候,遠離那陰暗的社會,能與陽光為伴,不再重導前世的命運,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