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戰的故事講了什麽
巨 鹿之戰的故事
秦朝末年,秦軍上將章邯殺死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認為楚地已不足以為患,便渡過黃河,會和前來增援的王離軍隊,打敗了趙軍,趙王等人逃進了鉅鹿城,章邯命王離、涉間,自己則駐紮在鉅鹿城以南。無奈之下,趙王求救於楚懷王,然而秦軍強大,派出去的人都全軍覆沒了,諸侯聯軍都不敢再輕舉妄動,這就是巨鹿之戰發生的原因。
秦二世二年,楚懷王兵分兩路。壹路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範增為末將,率軍數萬北上以解巨鹿之困;另壹路以劉邦為主帥,進攻關中。楚國援趙大軍到了安陽,宋義想要等到秦趙兩國兩敗俱傷,以便坐收漁翁之利,故遲遲不肯前進。秦二世三年,項羽痛斥並殺了他,楚懷王遂以項羽為上將。
項羽大軍來到巨鹿縣南的黃河,派2萬義軍度先行渡過黃河,援救巨鹿,兩位將軍初戰告捷。接著,項羽就率領全軍度過黃河,命令全軍破釜沈舟,燒掉帳篷,只帶幾日糧草,以此來表達不勝則死的決心。楚軍大受鼓舞,迅速擊敗章邯保護甬道糧草的部隊,包圍了王離軍隊。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以壹敵十。各諸侯國先是做壁上觀,隨後見楚軍英勇,便也加入戰爭中。打敗了章邯,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蘇角,秦將涉間舉火自焚。其余戰士逃的逃,死的死,巨鹿之戰結束了。戰後,項羽在營帳召見各位諸侯,諸侯們壹個個都嚇的跪著進入營帳,不敢擡頭,巨鹿之戰奠定了項羽的霸主地位。
巨鹿之戰的簡介
巨鹿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07年,這個時間也是秦朝滅亡的時間,而巨鹿之戰正是壹場讓秦朝滅亡的戰役。參加巨鹿之戰的是以楚軍為主的各諸侯義軍和秦軍,當時秦國是壹個大國,秦軍殺了項梁之後不再擔憂楚地,於是開始攻打趙國。趙國被打敗了,趙王逃到了巨鹿請求其他的諸侯支援他,但是因為秦國太強大,導致沒有諸侯聯軍敢去迎戰。
楚國派出了兩路人去營救趙王,壹路上將軍宋義和次將項羽,另壹路是劉邦。項羽跟著宋義來到了安陽,但是宋義貪生怕死,壹直在原地逗留,項羽壹氣之下便把他殺了,自己領導軍隊去和實力強大的秦朝作戰,最終取得了勝利。
巨鹿之戰決定了秦朝的滅亡和楚國的興起,項羽也因為這場戰爭成了人們眼中的英雄,確立了自己的領導地位。盡管秦國強大,無人敢與之對抗,但是在項羽的帶領下秦朝的主力被擊敗,漸漸地走向了滅亡的道路。
巨鹿之戰的成語
破釜沈舟
這個成語來源於巨鹿之戰,講的是楚懷王派將軍宋義帶著次將項羽支援趙王,項羽見宋義膽小怕事、自私自利,便把他殺了。於是項羽單人了將軍,下令士兵每人只能帶足三天的糧食,然後又下令砸碎軍隊裏所有做飯的鍋,將士們已經都楞了,沒想到大軍渡過了漳河後項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部砸沈,同時燒掉所有的帳篷。
這樣壹來,戰士們壹看沒有退路了,就明白這場戰役的`勝利是多麽的重要,如果輸了,誰也活不了。
後來項羽指揮楚軍同秦軍展開了九次激烈的戰鬥,因為已沒有退路,楚軍以壹當十,個個如下山的猛虎,最終以少勝多,取得了勝利。
後來人們用破釜沈舟比喻壹旦下定決心就不顧壹切地幹下去。
作壁上觀
援救巨鹿的諸侯軍有很多,但是因為楚軍的雄威壓倒了諸侯軍,導致他們都不敢發兵。當楚軍攻打秦軍時諸侯在營壘上觀戰,見到楚軍的士兵以壹當十,他們都驚恐不已。打敗秦軍後項羽成為了諸侯軍的上將軍,各地的諸侯都歸他統帥了。
巨鹿之戰導致了秦亡楚興,明朝學者茅坤曾評價這場戰役為項羽最得意的戰役。這場戰役的勝利離不開項羽的智慧與膽識,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典故和精神食量,同時它也為中國歷史上的戰役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對事無畏、堅持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