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性專題片攝影有哪些技巧呢?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紀實性專題片攝影技巧,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紀實性專題片攝影技巧
同期聲講話的拍攝技巧
1、用同期聲拍攝座談會與小範圍討論場面,對比較長的講話稿,應讓講話人做好認真準備,避免出錯。如有可能,可采取分段,或中間幾段改用畫外音(即插資料片、空鏡頭等)的辦法拍攝和錄音,還可按照提問的要求,壹段壹段拍後剪接。
2、要使講話人的表情、動作自然,讓講話人熟悉講話內容,適應對著鏡頭,話筒講話要多增加采訪者之間的交流,增進采訪中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感情交流。
3、講話時,現場的環境、氣氛很重要,應盡可能在現場拍攝,設置好角度,把鏡頭裏的人物身前身後的景點布置好,過於多的人頭像,或者背景不符合談話內容的,不可選取。
被訪者的選擇技巧
1、制作高質量的專題片,要找到與我們采訪目的有直接關系的當事人:事件的參與者與目擊者,以及其他最了解事件情況的人。只有他們才能給妳反映詳細、生動、科學的事實材料,只有他們說話才有權威,這種權威包括法律權威、行政權威與理論學術權威。另外,真正的受益(害)者說話有權威,某些有特殊形象者(老百姓)說的話也有?權威性?,要找這種生動形象來打動人,影響周圍的人。
2、所選訪問對象的外在形象、相貌、環境氣氛都要典型。如選擇商場經理就應該有經理特有的形象,受訪的營業員不能是滿臉胡子、不修邊幅、不講衛生者。如果是重點人物,則應重點誘導,把他身上發生的事都用某種提示性提問反映到畫面上來。
3、選擇容易與記者(采訪者)配合,口音清晰、表達較自如的訪問對象,性格急躁、情緒易沖動、多言快語者更受歡迎。患者、專家壹定要找本地、本縣、本市的。
采訪中的提問技巧
1、在采訪對象面前不要顯得傲慢或粗魯,應直截了當的提問,不高傲自大。提問要有禮貌、有自信、使旁觀者感到此人懂行,提的問題有水準。
2、冗長復雜的問題不可取,采訪提問應當開門見山、言簡意賅,多用肯定語氣,而不要用否定語氣。不要用壹個很生僻的詞來提問,以免引起被訪者的.反問。
3、提問應註意誘導,多加提示,把妳想要采訪的答案由被訪者回答。如果某主持人在商場采訪不相識的購物者,開門見山就問:?請問先生您是第幾次買***了對方回答:?噢,我是第壹次買。?又問:?您知道***的療效嗎又答:?我沒服過,我不知道?。這種提問方式,從壹開始就使雙方感到尷尬,彼此都無意再提問或回答了。如果我們轉換壹個角度,問:?我剛才看到您手裏拿著***,請問您為什麽要買***回答:?我只聽說效果不錯,就來買幾盒試試。?又問:?以前您聽說過***嗎又答:?聽說過,我同事**用了都說不錯?。這樣雙方就能很愉快地交流,將創意者真正的意圖透過被訪者表達出來。
4、擋駕采訪時,千萬要註意,不能讓被訪者陷入緊張、為難的心理狀態,以免產生不利的影響。
5、采訪提問時,應盡可能按事先同對方商定的順序進行,不要搞臨時性的、突然的襲擊,免得對方不知所措,手忙腳亂,影響采訪效果。
價值意義
美學價值
壹、紀實攝影的出現是攝影本身的壹次解放,更是意味著攝影走出繪畫的惟壹出路。紀實攝影以反映社會人為本質,摒棄那種唯美及人工的傾向,創出了新的美學領域:在紀實攝影活動中,藝術被淡化了,美學意義卻更強了。因為紀實作品並不是什麽美的原則,醜的原則或是均衡,對稱等所能闡釋的,紀實攝影的壹切都是統攝在人的這面旗幟下,關於人的壹切就是紀實作品的壹切,人性的涵義也正是美學意義最重要的部分。
二、紀實攝影沖出了繪畫的美學上的樊籠,掙脫了繪畫本身的專制解放了自己,而且在前後壹大批?新視覺?的實驗者們的努力下建立了壹整套有關攝影本身的美學主張,並以自己獨有的攝影性為人們提供了新的視覺領域。
三、像十七世紀玄學派詩人的那些令人意想不到,雲譎波詭的奇喻的詩逼得讀者註意詩的文字本身壹樣,紀實攝影體現了本世紀初出現的新批評美為思想對作品本體的崇拜。
社會價值
?壹張照片的價值不能僅用美學的觀點去衡量,還必須從對人類和社會在視覺上的表現強度去判斷?(納吉)[4]紀實攝影作為社會的見證者,從壹開始就為人類的自身尊嚴、存在、人性的回歸作出不懈的努力。如20世紀初美國攝影家路易斯?海因對童工進行的攝影紀實提醒了公眾註意窮人的困境,促使美國人相信有必要制定壹部關於童工的勞動法;20世紀70年代美國攝影家對日本的水銀中毒事件的曝光引起全世界對公害的重視。這都是人類利用攝影這壹利器為人類自身利益進行鬥爭並取得勝利的典範。
歷史價值
紀實攝影具有深刻的力量,從字義的分析,紀實攝影是以記錄生活現實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又分為:人文攝影和新聞攝影。都是來源於生活和真實,如實反映我們所看到的,換句話說,紀實攝影有記錄和保存歷史的價值,所以,紀實攝影具有作為社會見證者的獨壹無二的資格。
另外,提問談話要考慮對方的身份,提問要因人而異,不可千篇壹律,要盡可能適應電視談話的環境與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