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定語、補語;多含褒義。“洛陽紙貴”原義是晉代左思《三都賦》寫成之後,
抄寫的人非常多,洛陽的紙因此都漲價了。
1、清·曾樸《孽海花》:“上海雖繁華世界,究竟五方雜處,所住的無非江湖名士,即如寫字的莫友芝,畫畫的湯塤伯,非不洛陽紙貴,名震壹時,總嫌帶著江湖氣。”
2、清·袁枚《隨園清話》:“滿洲詩人法時帆學士與書雲:‘自惠《小倉山房集》,壹時都中同人借閱無虛日,現在已鈔副本。洛陽紙貴,索詩稿者坌集,幾不可當。’”
3、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七回:“人說‘洛陽紙貴’,誰知今日鬧到‘長安扇貴’。此時畫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