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顧愷之字長康

顧愷之字長康

《顧愷之》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顧愷之》人物故事小傳

顧愷之(約公元345—406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晉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曾為桓溫及殷仲堪參軍。官至散騎常侍。多才藝,工詩賦,善書法,尤精繪畫,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其畫意存筆先,畫盡意在,以形寫神,遷想妙得。多作人物肖像,以及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等。存世的有《女史箴圖》

[正 史]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也。父悅之,尚書左丞。愷之博學有才氣,嘗為《箏賦》成,謂人曰:“吾賦之比嵇康琴,不賞者必以後出相遺,深識者亦當以高奇見貴。”

桓溫引為大司馬參軍,甚見親昵。溫薨後,愷之拜溫墓,賦詩雲:“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或問之曰:“卿憑重桓公乃爾,哭狀其可見乎?”答曰:“聲如震雷破山,淚如傾河註海。”

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後為殷仲堪參軍,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荊州,愷之嘗因假還,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風大敗。愷之與仲堪箋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布帆無恙。”還至荊州,人問以會稽山川之狀。愷之雲:“千巖竟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若雲興霞蔚。”桓玄時與愷之同在仲堪坐,***作了語。愷之先曰:“火燒平原無遺燎。”玄曰:“白布纏根樹旒旐①。”仲堪曰:“投魚深泉放飛鳥。”復作危語,玄曰:“矛頭折米劍頭炊。”仲堪曰:“百歲老翁攀枯枝。”有壹參軍雲:“盲人騎瞎馬臨深池。”仲堪眇目,驚曰:“此太逼人!”因罷。愷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雲:“漸入佳境。”

尤善丹青,圖寫特妙,謝安深重之,以為有蒼生以來,未之有也。愷之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精②。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缺少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睹③中。”嘗悅壹鄰女,挑之弗從,乃圖其形於壁,以刺針釘其心,女遂患心痛。愷之因致其情,女從之,遂密去針而愈。愷之每重嵇康四言詩,因為之圖,恒雲:“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每寫起人形,妙絕於時,嘗圖裴楷象,頰上加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又為謝鯤象,在石巖裏,雲:“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圖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辭。愷之曰:“明府正為眼耳,若明點瞳子,飛白拂上,使如輕雲之蔽月,豈不美乎!”仲堪乃從之。愷之嘗以壹廚畫糊題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發其廚後,竊取畫,而緘閉如舊以還之,紿雲未開。愷之見封題如初,但失其畫,直雲妙畫通靈,變化而去,亦猶人之登仙,了無怪色。

愷之矜伐過實,少年因相稱譽以為戲異。又為吟詠,自謂得先賢風制④。或請其作洛生詠,答曰:“何至作為老婢聲!”義熙初,為散騎常侍,與謝瞻連省,夜於月下長詠,瞻每遙贊之,愷之彌⑤自力忘倦。瞻將眠,令人代己,愷之不覺有異,遂申旦而止。尤信小術,以為求之必得。桓玄嘗以壹柳葉紿之曰:“此蟬所翳葉也,取以自蔽,人不見己。”愷之喜,引葉自蔽,玄就溺焉,愷之信其不見也,甚以珍之。

初,愷之在桓溫府,常雲:“愷之體中癡黠各半,合而論之,正得平耳。”故俗傳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年六十二,卒於官,所著文集及《啟朦記》行於世。

《晉書·顧愷之傳》卷九二

〔註 釋〕

①旒旐:此指招魂幡,黑布為之。②目精:眼珠子。③阿睹:猶阿堵,六朝人口語,猶言這個。④風制:同“風致”,風度品格。⑤彌:更加。

〔相關史料〕

顧長康好寫起人形,欲圖殷荊州①,殷曰:“我形惡,不煩耳。”顧曰:“明府正為眼爾,但明點童(瞳)子,飛白拂其上,使如輕雲之蔽日②。”

《世說新語·巧藝》

顧長康畫謝幼輿③在巖石裏,人問其所以,顧曰:“謝雲:‘壹丘壹壑,自謂過之’。此子宜置丘壑中。”

《世說新語·巧藝》

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人問所以,雲:“漸至佳境。”

《世說新語·排調》

〔註 釋〕

①殷荊州:殷仲堪。②日:壹本作“月”,本傳亦作“月”。③謝幼輿:謝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