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多媒體運用存在的誤區
誤區壹:由“人灌”到“機灌”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是註重知識點的講解,忽視了學生能力的提高。課改後,壹些教師沒有深刻領悟課改精神,認為使用多媒體就是順應課改潮流。於是壹節課從頭至尾教師都是在點擊鼠標,播放課件。教師成了“放映員”,學生成了“觀眾”,讓多媒體主宰了課堂教學,忽視了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和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誤區二:“畫蛇添足”,分散學生註意力
有的教師喜歡把課件做得很“花俏”,每壹頁幻燈片都有不同的背景,背景圖片又過於復雜,色彩太濃烈,使得重點內容無法突現。幻燈片之間的過渡太過於強調過渡效果,什麽百葉窗式、盤式、盒狀式、梳理式、插入式等。這些使學生眼花繚亂,分散了學生的註意力。同時,個別教師還在每壹個過渡中使用各種不同的聲音,如爆炸聲、抽氣聲、噴氣機的聲音等,每壹個變化都引來學生的驚嘆。其實過量追求的結果是把原來應該突出的重點弱化了,剩下的是圖、形、聲、色的狂轟濫炸,最後反而讓學生厭倦了這種“花俏”的表演。
誤區三:容量大等於效率高
多媒體傳遞信息途徑多,速度快,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課堂上傳遞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了。但“過猶不及”,壹味追求課堂教學容量,追求課堂教學密度,勢必導致課堂教學質量的降低。如果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接受的信息遠遠超過他們的承受能力,那麽結果只能是導致他們放棄“反芻”的時間,囫圇吞棗,食而不化,嚼而不爛,造成過多的無效信息,不經意中浪費了時間,降低了效率。
誤區四:“借鑒”等於“借用”
現在網絡上***享的教學資源太多了,有的教師在下載後沒有分析整理,就直接用到課堂上。這樣的多媒體教學,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考慮自己的教學目標,不能提高課堂效率。聰明的教師能善於學習別人課件的優點,根據自己的教學實情,形成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有效率的多媒體教學。
二、科學使用多媒體的原則
課堂教學的藝術在於啟發、引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豐富的視聽手段形象地傳達教學內容,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傳達更加豐富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要達到這些目的,我們在使用多媒體的時候要遵循以下原則。
1.吸引註意的原則
在心理學中,“註意”是心理活動對壹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分為二種:有意註意與無意註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無意註意”是至關重要的,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壹個重要環節,能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引起無意註意的原因是刺激物的特點和人本身的狀態,而在多媒體教學中,通過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的刺激,能把學生的註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並且使之難以轉移。所以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時候,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時刻保持對課堂的“新鮮感”,吸引學生的註意力。例如,有壹次我的英語課在體育課之後,上課了,有的學生註意力還在操場上。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TV programmes,我及時地呈現了壹小段NBA賽場的錄像,問學生:“What kind of TV programme is it?”學生答:“Sport.”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我就把學生的註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了。
2.培養興趣的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做什麽事情,興趣是第壹要素。有了興趣,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能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取得好的成果。英語教學也是如此,枯燥無味的課堂必然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如能科學地使用多媒體,將會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曾經對我校的初壹新生做過調查,發現他們都非常害怕聽力。為了讓他們在能力上綜合發展,以後每次上聽力課的時候,我都會精心設計課件,使聽力題圖文並茂、易於理解,選擇播放的語音適中、親切、自然。通過壹段時間的努力,在多媒體的幫助下,我提升了學生的信心,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3.化難為易的原則
多媒體技術在綜合處理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運用這壹特有功能,可以變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達到化難為易的效果。利用多媒體本身對文字、圖像、動畫和聲音等信息的處理能力,形成聲、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視、聽、說、做等多種方式的形象化教學,彌補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比如學生愛看動畫片,就可以設計壹些動畫,並配以對話,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知道在什麽樣的情境中用什麽樣的語言來交際。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加深了對語言點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模擬真實情境實際應用,這樣既突破了教學重點,又將難點化易。
4.啟迪思維的原則
新課程改革中非常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要為學生提供壹個探究式的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展現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利用多媒體教學,運用圖片、文字、聲音並茂的特點,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聲音,將知識壹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帶動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
5.彌補不足的原則
多媒體技術不是萬能的,它只是壹種輔助的教學手段而已,但是它可以在很多方面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長處,取長補短,提高課堂效率。比如說教師在講解迪斯尼樂園背景知識的時候,若不利用多媒體,教師講得再好,學生的想象力再豐富,也不如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樂園的壹些圖片、影像資料通過屏幕呈現給學生。通過圖片和影像,學生可以直觀、深刻地了解迪斯尼樂園,從而有助於課文的學習。
6.容量適中的原則
多媒體技術確實可以提高課堂的知識容量,但這並不意味著在課堂上教師講得越多越好。任何壹節課,教師在 教學設計 的時候都要依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確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若壹味追求課堂教學容量,追求課堂教學密度,勢必導致難以實現課堂的教學目標。所以要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接受的信息和他們的承受能力成正比,科學地安排課堂的知識容量,既要讓學生“吃得飽”又要讓他們“嚼得爛”。
三、多媒體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教師要了解多媒體教學的性質、特點、作用,充分認識發展多媒體教學的意義,從而提高開展多媒體教學的自覺性。作為壹個具有現代意識的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主動地學習並熟練地掌握運用這壹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其次,教師不僅要會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常用儀器,而且要學會動手操作常用的硬件和制作簡單的軟件,把它們正確而又熟練地運用到教學中。
再次,教師要積極地收集、編制、整理適合於本學科特點的多媒體教學的教材,結合傳統的教學經驗,努力設計出最優化的教學方案。
總之,多媒體技術功能強大,若能科學正確地用它來“輔助”教學,不僅能為課堂添光增彩,而且往往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但多媒體手段只不過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傳播信息的橋梁,是教學過程中的輔助工具,不能脫離課堂而存在,不能脫離教師和學生的實際而存在,更不能包辦壹切。多媒體手段能否發揮作用,關鍵在於如何恰到好處地使用。只有走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誤區,把握多媒體運用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原則,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長處,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諸多不足,為語言教學環境提供豐富的視聽環境,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河口鎮直夫初中,江蘇 如東,226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