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壹、重點字詞
1. 給下列加點字註音。
水漲(zhǎng) 嫩(nèn) 宛(wǎn)轉 應和(hè) 撐(chēng)傘
2. 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yùn niàng)醞釀 鳥(cháo)巢 披(suō)蓑 戴(lì)笠 抖(sǒu)擻
3.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 (鳥兒)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 賣弄:炫耀。
(2) 傍晚時候,上燈了,壹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壹片安靜而和平的夜。 烘托:襯托。
點撥: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的意思。
4. 用恰當的動詞填空。
(1)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鉆出來。
(2)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妳。
(3)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
(4) 人家屋頂上全籠著壹層薄煙。
二、重點句子
1. 桃樹、杏樹、梨樹,妳不讓我,我不讓妳,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三、重點段落
默寫《春》最後三段。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壹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四、文學常識
1.《春》是壹篇詩意盎然的抒情散文。
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詩人、學者,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知識點2壹、敘述人稱(三種人稱)
1、第壹人稱(“第壹人稱”能給人親切自然、真實的感受。用“第壹人稱”寫“我”,最適宜於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都可以通過心理活動描寫表現出來的。用第壹人稱寫“他”時,最適宜寫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因為用“我”的觀感來寫“他”的這些,較為客觀。“第壹人稱”寫“我”的外貌,寫“他”的心理活動,必須加上摹擬的話,才能讓讀者心悅誠服。寫“我”的外貌,可以這樣寫:“妳們可以想象,我那時的臉是多麽紅。”寫“他”的心理活動,可以這樣寫:“心裏很輕松似的。”)
2、第二人稱(作用: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作用: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二、敘述方式(或者說“記敘的順序”)(三種)
1、順敘——按時間發生的先後順序所作的敘述。順敘型的結構模式是:總敘+分敘(分敘1+分敘2+分敘3+分敘n)+結尾。作用:條理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其發展過程中的某壹重要斷面提到文章前面,寫完結局或斷面,然後才按時間順序寫。作用:這種筆法能造成懸念,吸引讀者。
3、插敘(補敘屬於插敘壹種)——對全文來說,插敘僅是壹個片斷,插敘完後,文章仍回到原來的事件敘述上來。這種插敘不是敘述的主體部分,壹般不發生在主流的時間範圍內。若把這種插敘刪去,雖會削弱主體的深刻性,但不明顯影響主要情節的完整性。作用: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補敘作用: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壹種不常用的,叫“平敘”,即:俗稱“花開兩枝,各表壹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三、描寫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壹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五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
作用: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等等。具體回答的時候要說明白是什麽性格、什麽心理等。
2、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壹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等。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時代)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3、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壹種特殊的效果。
四、修辭
1、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形象。
2、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3、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敘事透辟,條分縷析;長於抒情。
4、誇張:突出某壹事物或強調某壹感受。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6、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註意、思考。
7、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有音樂感;抒情酣暢;便於吟誦,易於記憶。
8、反復: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
註:上面只是簡要給出各種修辭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壹定要結合具體的內容具體來回答,避免空洞。
五、結構安排
布局謀篇的技巧: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誌、伏筆照應、層層深入、過度鋪墊、設置線索;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制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記敘文常以時間推移、空間轉換、情景變化、思維邏輯順序等來安排層次。散文構思的線索,壹般常見的有如下幾種: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位置為線索。
從結構上明確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統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為後文做鋪墊、埋下伏筆;
2、尾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前後呼應,言有盡而意無窮,回味深長。
3、轉承句——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點明中心、揭示主旨;
5、點睛句——點明全文中心,統領全文;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
6、情感句——抒發強烈內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1)記敘文(散文)的結構特點
①按時間順序或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組織材料。
②按觀察點的變換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樓閣》。
③按場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內蒙訪古》。
④按材料性質歸類安排結構,如《瑣憶》。
⑤按作者認識的過程或感情的變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作為行文線索安排材料。
六、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解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時,有壹個方法或手段問題,人們習慣上將它稱為表達方式。
比如:記敘文是以敘述、描寫、抒情為主要表達方式,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而說明文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
1、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2、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起到例證的作用;
3、說明文中描寫、文藝性筆調起到點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
4、夾敘夾議,記敘與議論交叉運用的寫法,使文章在輕松活潑之中,闡發議論,讀來饒有興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記敘是為議論服務的,而議論又以記敘為基礎,敘為議提供了事實依據,使立論有根有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七、標點符號
1、引號的五種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諷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稱謂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⑤特殊含義;
2、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註釋②表插說③表聲音中斷、延續④表話題轉換⑤表意思遞進;
3、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②表語言斷續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維跳躍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八、十種常用寫作手法
象征、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過某壹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例:《海燕》以海燕象征大智大勇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的'形象。
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壹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例:《海燕》以海燕的高大形象與海鴨、海鷗、企鵝的卑怯形象作對比,突出海燕勇猛、敢於鬥爭的鮮明特征。
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征。例:《白楊禮贊》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並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例:《白楊禮贊》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樸質、嚴肅、挺拔、力爭上遊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而抗爭、戰鬥的頑強精神。
先抑後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征。例:《白楊禮贊》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而後稱頌其是“偉丈夫”,更突出的強調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神韻。
九、試卷題目常見的壹些術語(問題)
1、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壹內容的作用可從三個方面考慮,壹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2、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3、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課外閱讀指課本(教材)之外的閱讀內容。不管是課內讀的還是課外讀的內容。
4、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5、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壹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征、開門見山、托物言誌等。
6、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
分析壹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征、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註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誌、抑揚結合、象征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表現手法的分析是壹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註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準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準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壹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
7、註:要了解壹些常用程式(句式),如體現了什麽,強調了什麽,強化了什麽,營造了什麽,表現了什麽,還有深化了主題,點明了題旨等等。
十、其他:“壹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語言特點壹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壹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二種抒情:直接抒情指作者直接出面就某種事物或情況抒發感情,由於是作者直接出面,直接抒情時的語言往往有強烈的主觀性色彩。(1)為抒發感情而選擇某種形象(2)針對形象直接抒情
2、間接抒情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過其它方式來抒發感情,語言比較冷靜客觀。(1)借人物之口來抒情。(2)通過特定的語調來抒情。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語句簡潔、明了,壹般有字數上的限制)、連貫、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三種說明順序:(1)時間順序、(2)空間順序、
(3)邏輯順序。邏輯順序包括六種:①壹般←到→個別②現象←→本質③原因←→結果④概括←→具體⑤部分←→整體⑥主要←→次要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散文。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情節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以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發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環境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②搭配不當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④前後矛盾⑤語序不當⑥誤用濫用虛詞(介詞)
七種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下定義、引用。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學習方法
(1)了解。看課文、看註釋、看課後的“思考與練習”,看單元知識和訓練,了解了這些信息後,對單篇課文和整個單元就有了壹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掃除文字障礙。
(3)獨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據提示、文章、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提示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能否回答。那些基礎知識紮實、自學習慣好、自學能力強、有鉆研精神的同學,在“思考”方面要適當地自我要求高壹些。
(4)批註。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標上符號。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課前自學批的字,最好用鉛筆,聽課後批的字可用鋼筆寫,以免時間壹久,將自己的見解和老師的觀點搞混了。
(5)質疑。就是對文章的見解、修辭手法、表達方法等提出疑問,這是成為壹個批判型學習者的第壹步,學生只有成為壹個批判型學習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在《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說中有許多將對將的單獨拼殺,同學們就應該想壹想這可能嗎?如果不可能,作者又為什麽這麽寫?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學習技巧
首先要培養濃厚的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也就說明了學習壹定要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有興趣去學習,是學好的根本,學習語文也壹樣。只要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才會發覺其中的樂趣,發現了學習的樂趣,才有助於我們去持之以恒地學習語文,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學不好語文。有的同學認為語文很無聊,要背記的東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學,成績當然也就上不去,所以,興趣對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
其次,學習語文是壹個積累的過程,不可壹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積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閱讀與背誦,當我們空閑的時候,讀壹讀好的書籍或文章不僅能豐富知識,還能陶冶妳的性情。不過,不能只是讀,還要思考,我們應準備壹個記錄與摘抄的本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來,並不時地看看,讓它們變為自己的東西,當遇到疑點難點時,也要記下來,與旁人討論,聽取別人的看法。這樣才會有所長進,水平才會提高。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知識點3金色花泰戈爾
荷葉母親冰心
壹、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註音。
匿nì笑嗅xiù膝xi
2.用恰當的詞語填空。
(1)假如我變成了壹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妳會認識我嗎?
(2)母親,倘若妳夢中看見壹只很小的白船兒,/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這是妳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總希望有壹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2.那棵樹的陰影落在妳的頭發與膝上時,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妳的書頁上,正投在妳所讀的地方。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金色花》第4段
當妳沐浴後,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陰,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妳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金色花》選自《泰戈爾詩選》,作者泰戈爾,印度(國名)文學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2.《紙船》選自《繁星》,作者冰心,原名謝婉瑩,詩人、作家(稱謂),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讀者》等。
七年級語文的學習方法
1、 學習未動,興趣先行
2、 務學與求道
3、 自信是成功的第壹秘訣
4、 態度決定壹切
5、 不強調進步
6、 練就過硬的本領是學習的根本目的
7、 會玩、會偷懶、然後會學
8、 考試、分析考試結果、做出下壹步計劃、調整自己
9、 學習別人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知識點4第1課.散步莫懷戚
壹、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註音。
分歧qí蹲dūn下
2.解釋下列詞語。
(1)委屈:受到不應有的指責或待遇,心裏難過。
(2)粼粼:形容水的明凈。
(3)各得其所:每個人或每種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到了壹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俱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給下列加點字註音。
tānhuànshìyǎngju?bi?qiáocuìfángshànwānd?u
癱瘓侍養訣別憔悴仿膳豌豆..
四、問題:
1.課文主要寫了什麽?
課文講述了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課文寫了四件事:
(1)1當“我”發脾氣時,母親對我的撫慰.
(2)母親重病纏身,卻不告訴兒子,不想給兒子增添痛苦.
(3)母親央求“我”去看花
(4)母親的臨終囑托
2.“我”的雙腿癱瘓之後,母親的侍弄的花為什麽都死了?
答:因為“我”的原因,母親已精疲力竭,無力再照顧花了。
3.文中寫到“我”坐在窗前看落葉,“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妳怎樣理解母親擋住落葉的行為?
.答:因為母親希望“我”的心情好壹點,也有助於病情。
4.為什麽“我”答應去看花,母親竟高興得坐立不安?為什麽“我”責備她“煩不煩”,她卻笑了?這說明什麽?
答:因為母親看到了“希望”,這是“我”第壹次答應母親帶“我”去玩。
5.前面母親說“好好兒活”和最後“我”說“要好好兒活”各有什麽含意?這樣寫在文章結構上有什麽作用?
答:因為母親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從而想讓“我”以後照顧自己。後文寫“要好好兒活”是“我”知道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決定好好照顧自己。在文章結構上起“前後呼應”的效果。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學習方法
多讀
就是反復讀。據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壹篇好文章,前後讀22遍之多,並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後,就會漸漸地從唇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強記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並在使用中重新鞏固記憶。
古詩文,背誦後更易理解,理解後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信息存儲得越多,而且會養成樂於記憶的好習慣。當然,強記和死記並非同壹概念。
勤寫
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壹部分。日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註、整理摘抄都屬於這個範疇。
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並進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記性不如賴筆頭”不無道理。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學習技巧
應當重視語言材料的積累。
學習語文需要日常的積累,沒有積累的語言是蒼白的,沒有積累的學習是徒勞的。有了厚實的積累才能激活思維,能觸類旁通。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首先是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運用。
復習時應強化如下四個環節:1.領悟含義。對背誦的詩文,要領悟其含義,特別是其中的關鍵字詞,要真正弄懂。2.圈點強記。對詩文中的易混字、易錯字,要用紅筆圈點出來,以激起有意註意,重點把握。3.邊誦邊寫。在記憶時,可邊背誦,邊用筆寫出上下句或句中的關鍵字,以防“口是手非”。4.規範書寫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異體字和不規範的簡化字,不添減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