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訇的意思有:
1、中國伊斯蘭教教職稱謂。原意是尊貴的人、學者,類似於牧師、大和尚等。
2、波斯語音譯,意為“教師”“學者”。
3、亦譯“阿衡”“阿洪”等。
4、約自明代後期胡登洲開辦經堂教育時起,中國穆斯林開始稱教授經文的教師為阿訇,後逐漸流行。
5、在新疆稱為“毛拉”。
6、阿訇壹般分為“開學阿訇”和“散班阿訇”兩種,開學阿訇指全面執掌清真寺教務工作的斯林。
7、散班阿訇指只具備阿訇職稱,而未被聘請為正式阿訇的穆斯林。
在我國,阿訇作為伊斯蘭教教職人員,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熱愛祖國,擁護中國***產黨的領導,遵守憲法、法律,維護國家統壹、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信仰虔誠,品行良好,教風端正,熱心為穆斯林群眾服務;受過正規的伊斯蘭教經堂教育,熟悉伊斯蘭教教義、教規方面的典籍,能獨立主持伊斯蘭教活動場所的教務活動,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齡在22周歲以上。阿訇帶領虔誠信眾念誦贊詞進入禮拜殿進行會禮。
不過,伊斯蘭教義並沒有賦予阿訇特殊地位,也沒有對其有特殊要求。他只是壹個老師,和普通穆斯林沒有區別,可以娶妻生子、可以經商謀利、可以做官當差、不必穿著特殊服飾?從這點來看,阿訇與儒家的夫子類似,所以在元代,阿訇也被被稱為“回回大師”,在明清兩代的華北地區,阿訇也被稱為“老師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