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歷史名詞解釋土木之變

歷史名詞解釋土木之變

所謂土木之變,是指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蒙古瓦剌部首領也先大舉進攻明朝。此時英宗昏庸腐朽,宦官王振掌軍政大權,不顧朝中大臣如兵部侍郎於謙等人反對,鼓勵英宗禦駕親征。七月英宗令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五十萬大軍出征。八月至山西大同,聞前線戰敗消息後,王振決定回師。退至離河北懷來縣城尚有二十余裏的土木堡時被也先率軍包圍,軍隊死傷慘重,王振被殺,英宗被也先俘去,史稱“土木之變”。 土木之變震驚世人,不僅明英宗淪為瓦剌軍隊的階下囚,而且整座京城也岌岌可危。危難當頭,掌管兵部的於謙挺身而出,他同文武官、內外臣壹起擁立朱祁鈺稱帝,重新建立明朝政治核心。率領各方力量,同仇敵愾,保衛京師。在京師居民支援下,擊退了入侵的瓦剌軍。也先欲用英宗為人質,進行勒索、逼降,但未能得逞。也先在勒索不成、進犯又被抗擊的情況下,於景泰元年(1450年)放回英宗。這是歷史上唯壹壹位被俘而又安全回歸的皇帝。被放回後的英宗在南宮平靜地做了六年太上皇後,終於在1457年的奪門之變中重新坐到皇帝的寶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