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習俗有倒貼福字(—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貼年紅(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全家吃年夜飯(有相關順口溜)、發壓歲錢、掃塵(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的習俗)、拜年等。除此之外,還有舞龍舞獅(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拜神祭祖(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祈福攘災、辦年貨(有相關順口溜)、放鞭炮、放煙花、遊神、押舟、廟會、遊鑼鼓、遊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活動。
1、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作“掃塵日”。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年前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用意是要把壹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潔。
2、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對聯,慶祝新年的到來。
3、辦年貨
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
有句順口溜是這樣的:“小孩小孩兒妳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壹宿; 初壹、初二滿街走。”
4、祭祖
新年最重要的壹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因為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掃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這都是懷念故人。
5、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歲末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年夜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才開飯。
有句順口溜:掃完房子之後,二十五到二十八這天就是各種忙碌,置辦年貨,開開心心過大年。到了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圍桌舉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壹直要吃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