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怙惡不悛怎麽讀音

怙惡不悛怎麽讀音

怙惡不悛讀hù è bù quān。

怙惡不悛,是壹個成語,拼音為hù è bù quān,指如果作惡開始,就遏制住其發展勢頭,則不至於罪惡累累,如果堅持作惡,則會禍及四野,惡名昭著。

含貶義;在句中壹般作賓語。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六年》:“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成語故事:

公元前723年,十四歲的寤生繼任鄭國國君,史稱鄭莊公。過了三年,衛國聯合宋、陳等國進攻鄭國。為了離間衛國的盟國陳國,莊公派使者到陳國去要求和好,並希望結成聯盟。

不料,陳桓公瞧不起鄭莊公.不願與鄭國結盟。他的弟弟五父仗義勸諫說:”對鄰國親近、仁愛和友善。是立國的根本。您應該考慮到這些,答應鄭國的要求。”

但是,桓公聽不進五父的話,反駁說:“宋國和衛國都是大國,它們才是我們陳國難以對付的。鄭國有什麽作為,能把我們陳國怎樣!”莊公得知桓公拒絕與自己結盟,勃然大怒.決定給他點顏色看看。

公元前717年,他率領大軍攻伐陳國。桓公倉促率軍應戰,結果大敗。後來,史學家對上面這段歷史發表評論說:“友善不可丟失,罪惡不能滋長,這是針對陳桓公說的,壹直做罪惡的事而不改過,最後壹定會自食其果。別人是挽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