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莊子<混沌之死>寓意如何?

莊子<混沌之死>寓意如何?

寓意:萬事萬物自有其規律人們不應該憑主觀臆造而影響它,這樣很難得到好的結果。

文章名:《混沌之死》

出自:《莊子·應帝王》

作者:莊子

原文: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壹竅,七日而渾沌死。

譯文:南海的帝王叫做“倏”,北海的帝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渾沌”。倏和忽常常壹起在渾沌的居地相遇,渾沌對待他們非常友好,倏與忽商量著報答渾沌的恩情。

說:“人都有七竅,用來看(外界),聽(聲音),吃(食物),呼吸(空氣),唯獨渾沌沒有七竅,(讓我們)試著給他鑿出七竅。”於是倏和忽每天替渾沌開壹竅,到了第七天,渾沌就死了。

擴展資料:

春秋初年,周王朝開始衰落,社會動蕩不安,隨之而來的是以前由官府所壟斷的從事文化教育事業的人流落到民間,出現了學下私人的現象,由老子及其思想上的追隨者所形成的道家對春秋戰國時期的現實社會政治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由此奠定了道家這壹學派的思想基礎。

無為、不爭,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利。古代歷代帝王壹直極為重視道家,凡是以道家思想治國都會興盛強大。現代人說到道家以為就是清心靜氣、自然無為或中醫養生的表面印象,真正的道家遠比這些表面印象更為博大玄奧。

紀曉嵐曾評價道家:綜羅百代,廣博精微。言其悠遠、海納,贊其豐廣、細膩。中國文化中,最飄逸清揚智達慧睿的就是道家。

英國漢學家李約瑟也認為:“中國文化就像壹棵參天大樹,而這棵大樹的根在道家。”

莊子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人,見多了君主的好戰使得國民死傷率增高為快速增加人口,君主將生育年齡以降再降,婦人多死於難產,加之當時社會和思想上的混亂,所以用壹個壹個故事告誡君主們要遵循客觀的規律。

百度百科-莊子

百度百科-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