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天,法國數學家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裏,做了壹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壹張大白紙,白紙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壹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做了。
蒲豐的統計結果是:大家***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豐說:“這個數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這就是著名的“蒲豐試驗”。
2、數學魔術家
1981年的壹個夏日,在印度舉行了壹場心算比賽。表演者是印度的壹位37歲的婦女,她的名字叫沙貢塔娜。當天,她要以驚人的心算能力,與壹臺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展開競賽。
工作人員寫出壹個201位的大數,讓求這個數的23次方根。運算結果,沙貢塔娜只用了50秒鐘就向觀眾報出了正確的答案。而計算機為了得出同樣的答數,必須輸入兩萬條指令,再進行計算,花費的時間比沙貢塔娜要多得多。
這壹奇聞,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沙貢塔娜被稱為“數學魔術家”。
3、八歲的高斯發現了數學定理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壹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壹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長大後他成為當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在物理的電磁學方面有壹些貢獻,現在電磁學的壹個單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數學家們則稱呼他為“數學王子”。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壹個從城裏來的人,覺得在壹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猢猻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念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裏添壹些樂趣。
這壹天正是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壹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郁的臉孔,心裏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
“妳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壹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講了這句話後就壹言不發的拿起壹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裏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於3,3加3等於6,6加4等於10……”壹些小朋友加到壹個數後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擡,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不可能這麽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壹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為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麽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壹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壹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後也認真教起書來,並且還常從城裏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並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後便在數學上作了壹些重要的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