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課文<<金錢的魔力>>的主要內容!!!!!!!!!!!!

課文<<金錢的魔力>>的主要內容!!!!!!!!!!!!

細細品讀,魔力四射

——《金錢的魔力》文本細讀

讀到課題,馬上想起“錢財能使鬼推磨”這句俗語。金錢的魔力究竟有多大?他能把壹個人改變到什麽程度?趕緊去讀讀文章吧。

這篇課文節選自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寫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課文主要講了“我”到裁縫鋪買衣服時,先遭到冷遇,而後由於拿出了壹張百萬英鎊的大鈔,又倍受關照的故事。作者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小市民以錢取人、金錢至上的醜態。

要讀好這個文本,不能不去了解文章的作者合乎背景。馬克·吐溫生活在19世紀60~70年代,發表幽默短篇***70篇。他的文學作品以極度誇張、幽默、滑稽著稱。他的幽默滑稽出自嚴肅的創作目的。他以幽默、諷喻的手法來揭露當時的社會現象: 種族歧視、新聞界的烏煙瘴氣、投機心理以及社會道德的錯位與虛偽等等。

《百萬英鎊》這篇文章對“金錢就是壹切”“金錢是萬能的”的想法進行了諷刺,揭穿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面容。 原本壹個貧窮、誠實的人,意外得到壹百萬英鎊。生活從此改變,人們對這位突然暴富的罕見富翁,竟拼命地拉攏他,從免費吃飯,買衣服,到免費住宿,壹個個像乞丐壹樣討好他,並不斷提高他的社會地位,壹直到了除王室外最高的公爵之上!不光如此,他還得到了壹位好妻子和三萬英鎊的銀行利息,最後還從兩兄弟那兒得到了壹份很好的工作。過著非常非常幸福的生活。

《金錢的魔力》節選的就是得到壹百萬之後的主人公去買衣服前後受到的不同的待遇。看到這兒,壹方面覺得主人公 很“幸運”,同時又想到:店鋪夥計和老板態度的改變,不就是因為那壹百萬金錢嗎?金錢的魔力已經發生效應。

初讀本文,不由得會被作者幽默,誇張的語言所吸引,常常忍俊不禁。再讀時,店鋪的夥計托德和老板對待客人前後態度的改變,那生動的人物形象在紙上跳躍不止。然而文本中所寫的受金錢至上思想所催迷的人物特點和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對於我們這些對金錢概念淡薄的孩子,對生活在倡導社會和諧、互相關愛的孩子們來說,是何等的遙遠,這不僅是時間、空間的遙遠,更是心靈上的遙遠。老師應該如何立足文本與孩子進行對話,讓孩子理解課文的諷刺意味,感受“金錢的魔力”,體會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以金錢為條件的人際關系合乎社會現象,這需要老師具有穿透“金錢的魔力”的魔力,引領孩子讀懂文本的魔力。

課文主要采用前後內容對比的方法,通過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等變化來刻畫人物形象。既然如此,我們就借“金錢的魔力”來讀讀文本,來品析人物形象。

借“金錢的魔力”看人物動作

揣摩壹個人,離不開觀察其動作,精彩的動作描寫恰似“無聲勝有聲”,讓讀者回味無窮。

且看夥計托德,課文壹開始就直接描寫他的動作“我等候著,壹直等他把手中的事辦完,他才領著我到後面的壹個房間去,取出壹堆人家不肯要的衣服,選了壹套最蹩腳的給我。”讓學生對由詞語構成的語境有壹定的體悟,並能通過有聲的朗讀表現出來,還需要從關鍵詞語上下工夫。語言文字所描述的顯像結構本身沒有什麽可感性,必須借助人的聯想和想象,讓幹癟的符號為鮮活的畫面。 “我”來到裁縫店,沒有受到身為上帝的顧客應該享受到的服務,為什麽?因為“我”衣衫破舊,壹副寒酸,似乎臉上寫著“窮人”二字。托德以衣取人,才把“我冷落壹旁”,讓我苦苦“等候著,壹直等他把手中的事辦完”,壹個“才”對“我”多麽怠慢,“壹套最蹩腳的”對“我”多麽輕視。假設站在托德面前的“我”是個衣著華麗,高貴體面的人,又會受到怎樣的對待呢,試著改寫這段話應該很有趣吧,也更能感受夥計托德的勢利與無禮吧。此時來讀這句話,體悟更深,讓無聲的動作與有聲的朗讀進行融合吧。

裁縫店裏的老板。在“我”與托德交涉的時候,老板始終不露面。而當他聽到“鈔票”二字,他“趕緊跑過來”,老板的勢利和見錢眼開,較托德有過之而無不及。當他看到是百萬英鎊時,就“吹了壹聲輕松的口哨”。這“壹聲輕松的口哨”,既是為了打破僵局,緩和氣氛,同時也暴露了他見到百萬富翁時的滿心喜悅。因為他想這下他可要發大財了,遇到了壹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接著,又馬不停蹄地把“我”的尺寸量好了,吩咐好了壹切。應該說把“我”照顧得非常周到,可以用上“細致入微”了。看見了什麽?是的,看見了,壹個被金錢的魔力驅使著的,不惜采用壹切手段,甚至降低自己的人格的裁縫店老板,壹個唯利是圖、世故圓滑、阿諛奉承、獻媚討好的勢利者。

借“金錢的魔力”看人物神態

當“我”因“身邊沒有帶著零錢”而“膽怯”地請求他“通融通融”的時候,竟遭到他十分刻薄的嘲諷。當這壹嘲諷引起“我”的“冒火”時,他的態度才“稍微”有所改變。當“我”真的把鈔票拿出來後,托德的態度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笑容遍布滿臉”,托德的見錢眼開,表現出了托德對金錢的貪婪。而當他向鈔票瞟了壹眼,發現是百萬英鎊時,他的“笑容馬上牢牢凝結”,“變得毫無光彩”。作者對這壹“凝結”的笑容作了細致的刻畫,反映了托德此時的窘迫、難堪。通過鈔票拿出前和拿出後的人物神態強烈對比的生動描寫,活脫脫地刻畫出了托德市儈小人的形象。文中有壹段對托德的笑進行細致描寫的文字“他微笑著接了過去,那種笑是遍布滿臉的,裏面還有折紋,還有皺紋,還有螺旋紋,就像妳往池塘裏拋了壹塊磚那個樣子;當他向那張鈔票瞟了壹眼的時候,這個笑容馬上牢牢地凝結起來了,變得毫無光彩,恰像妳所看到的維蘇威火山邊上那些小塊平地上凝固起來的波狀的、滿是蛆蟲似的壹片壹片的熔巖壹般。”金錢的魔力真大啊,原本不屑的托德壹下子見錢眼開;金錢的魔力真具有震懾力,壹張巨額鈔票壹下子把托德的笑給“凝結”了,給鎮住了,驚得目瞪口呆。那張臉皮是真的嗎?怎麽看也像壹張假的,那麽具有戲劇效果。作者寥寥幾筆,就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了托德這個勢利的拜金主義者令人作嘔的醜態。

借“金錢的魔力”看人物語言

人物語言是作者重點刻畫人物特點的手段。人物語言尤其能反映人物當時的心理。細細品讀出這些人物語言,對理解人物特點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來讀讀看:

托德——壹個小小的夥計,因為顧客衣著不華麗,所以刻薄地說:

“啊,是嗎?哼,當然我也料到了妳沒有帶零錢。我看像妳這樣的闊人是只會帶大票子的。”這是托德面對“我”膽怯地請求通融時說的壹句話。這句話比較集中地反映了托德起初對“我”的態度。話說得很刻薄,充滿了歧視與輕蔑。“料到了妳沒有帶零錢……只會帶大票子”,說的是反話,意即妳根本沒有錢,挖苦、諷刺至極。透過這句話,壹個藐視窮人,在窮人面前傲慢無禮的形象躍然紙上。

圓滑,貪婪的老板為了金錢不顧壹切,甚至降低人格,來討好顧客:

“把那麽壹套不象樣子的衣服賣給壹位脾氣特別好的百萬富翁!……請您賞臉……簡直就像個公爵穿得那麽講究……”

“您說得很對,先生,您說得很對。您請稍等壹會兒——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再見,先生,再見。”

當老板知道“我”是壹個百萬富翁時,見錢眼開的老板已語無倫次,極盡奉承之能事,反反復復,啰啰唆唆,透過這言語,不難看出老板那副奴才相。同時,這壹結尾與文章開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起初的千般冷落,後來的萬般熱情,為什麽?壹切皆在“金錢的魔力”。

這就是拜金主義,這就是拜金社會下的拜金者。

這篇課文節選自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寫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課文主要講了“我”到裁縫鋪買衣服時,先遭到冷遇,而後由於拿出了壹張百萬英鎊的大鈔,又倍受關照的故事。作者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小市民以錢取人、金錢至上的醜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