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壹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妳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1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這是中國著名人士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五節、五月節、午節、端陽節。

 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女兒回娘家、比賽、擊球、蕩秋千、吃鹹蛋。

 端午節的起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包粽子的時候可以包不同的形狀,比如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粽子是鹹的,甜的,花生的。

 賽龍舟壹是因為宇宙飛船可以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二是因為人們害怕龍傷害屈原的身體,所以人們可以用鑼鼓把龍趕走。每年五月初五,都會有龍舟比賽。

 這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2

 中國的傳統文化像是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過年的倒福、中秋節、還有端午節,現在我就給妳介紹壹下端午節。

 傳說楚國的皇上就是壹個昏君,只顧吃喝玩樂,屈原卻說無效就投江自盡了,他投江時候還抱著壹塊巨大的石頭,因為這樣他壹下江就沈下去,在也上不來了。

 屈原投江以後兩岸的老百姓劃龍舟去救屈原,人們把江都找遍了,但是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在這個緊張危險的時候,突然有壹位百姓站出來,他說我們就不了屈原不要緊張,我們可以丟魚與蝦愛吃的東西比如:粽子、雄黃酒、蛋等東西去江裏……

 從此,人們把這壹天作為端午節,人們壹到端午節就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

 時間慢慢長久了,傳統文化也慢慢流傳下來。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3

 每當我看見粽子,就會想起那個難忘的端午節。

 每每想起在去年那個晚上,我激動地睡不著覺。我對姥姥說:“姥姥我想吃粽子了。”可姥姥說:“現在是晚上12:00啊,我現在沒有食材做不了啊!”我說:“姥姥我想了個好辦法咱們拿粘土做吧,”姥姥說:“好呀!”於是我們倆拿出來五彩繽紛的粘土,說完我們就開始了,姥姥先把白色的粘土揉成壹個小三角形,再把綠色的粘土揉成葉子型,把它裹在上面,我和姥姥為了小粽子可愛,然後又在他的身上安了兩只小眼睛和壹只小嘴巴,那櫻桃般可愛的小嘴巴,好像正沖著我和姥姥微笑呢。有的像鈴鐺、有的像小湯圓、有的還像小餃子、有的像小兔子、每壹個都是那麽的精致可愛。我們倆個做的特別特別的開心,夜晚的窗外壹直回蕩著我們歡聲笑語。”那天晚上我們玩到星星都睡著了,才想起了困意。

 第二天,天剛蒙蒙頭,天邊露出魚肚白了,我從床上跳起來,拿著昨晚和姥姥壹起做的粽子給大家看,大家都說好看、漂亮,只聽姥姥大聲說粽子好啦,馬上吃粽子啦!我開心的像兔子壹樣歡快地跑到姥姥的跟前,姥姥打開鍋蓋,我壹看見粽子,哇塞!太香了,就在這時滿屋飄香著粽子香甜的味道,誰聞見誰流口水。

 粽子因為開花而開心,樹因為長出了小葉子而開心,而我因為有個愛我的姥姥,愛我的家人而開心。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4

 端午節不光要吃粽子,還有“賽龍舟”這個項目,是為了借助龍王的威力,不讓大膽的魚蝦吃送給屈原的粽子舉行的。

 站在龍頭的人們負責大鼓,在船身的人負責劃船,劃得最快的那壹個船隊,就能獲得第壹名和獎品,回到岸邊,坐在椅子上,吃著糯糯的,香香的,甜甜的粽子,欣賞著風景,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別提有多舒服了。

 傍晚,又以那好的夕陽作為背景,男女老少穿著盛裝,歡歡喜喜的載歌載舞。

 真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吶。不壹會兒,天就黑了下來。人們圍坐在壹起,唱著歌兒,說著家長裏短,吃著自己做的食物,感覺可真棒!

 時光悄悄的溜走,可大家余興未盡,只好依依不舍的離去,靜靜的夜晚黑不了,被萬家燈火映成了白晝。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5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壹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盡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端午節的來歷之壹: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蚊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壹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壹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6

 今天,陶翎翎的外公在階梯教室裏給我們講了關於端午節的知識,其中端午節的習俗我最感興趣。

 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粽子,那為什麽要吃粽子呢?那是因為在很久很久以前楚國壹代有個人叫屈原,有壹次它向朝庭提出想讓幾個國家聯合打敗強大的秦國,可卻沒有得到批準,還被發配到很遠的地方。最後楚國戰敗了,屈原很傷心,就背著壹些大大的石頭跳到了楚江中。老百姓為了不讓魚和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就不住地往江裏扔好吃的粽子給魚兒吃。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像賽龍舟呀,掛香囊啊等等許多習俗。

 這次講座我學到的關於端午節的知識可真多呀!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7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有兩千年歷史,習俗有很多,讓我來介紹壹下吧!

 端午節地習俗:掛艾草 ,由於夏天有很多蚊子,掛艾草可以驅蟲除病。用艾草洗澡還可以防止蚊子叮咬呢!我在電視上看到了8歲左右的小孩光著身子在小木盆裏洗澡。

 吃粽子的來歷是由於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他感覺世界不公平,抱著石頭投江自盡所以,每年的這壹天,人們都會包粽子,吃粽子。還會把粽子投到江裏,不讓魚把屈原的屍體吃掉。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8

 今天是端午節,放假不上課。為什麽端午節放假不上課呢?因為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古時候有壹個愛國詩人叫屈原,他愛人民,人民也很愛他。在五月初五這壹天,他在汩羅江去世,為了讓魚不要吃愛國詩人屈原,人們就在江裏拋許多粽子。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到五月初五那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還在江裏、湖裏舉行龍舟賽。這個風俗壹年又壹年,壹代又壹代地傳下來,就成了端午節。

 我們這裏的端午節還要在門上掛艾葉,插菖蒲劍……端午節真有意思!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9

 壹說起端午節,我壹下就會想到粽子,粽子的外型很特別,既不是園的也不不是方的。粽子用蘆葉包著米團,米團裏還可以夾著幾顆花生,煮熟後,剝開粽子的“外皮”,只見如紅寶石壹樣的花生嵌在雪白的.米團裏,真是令人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在端午節,汩羅江邊的人們還有吃“五黃”的壹個習俗,“五黃”就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片包的粽子和雄黃酒。還有在端午節汩羅江邊的人都要賽龍舟、把粽子投入江中的活動,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 ,賽龍舟是為 了驚走妖、魔、鬼、怪的,把粽子投入江中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不要在去吃偉大詩人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壹個節日,壹個有意義的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10

 今天,我在讀《中國歷史故事》時,讀到了壹篇文章——屈原沈江。

 屈原因為愛國,不願意隨波逐流,被楚頃襄王革了職,在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跳進汨羅江自殺了。楚國的老百姓把米、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餵飽魚蝦,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屍體。到了第二年那壹天,當地百姓為了紀念屈原,劃著船用竹筒盛了米撒到水裏。後來他們把盛著米飯的竹筒改為粽子,劃小船改為賽龍船。慢慢地,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成為了壹種風俗,五月初五這壹天也演變成了我們今天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11

 端午節為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午日節,浴蘭節等。

 端午節在五月初五這天,眾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相關,例如:在這壹天,用紅、黃、藍、黑、白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手腕或足踝上,叫作長命縷。每家還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在南方,端午節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鴨蛋黃、黃豆粽子和雄黃酒。

 吃粽子、賽龍舟也是端午的重要習俗之壹。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眼看祖國被侵略,便跳入汩羅江身亡,百姓們拿出飯團,投入江中,說讓魚蝦蛟蟹吃飽了,不去吃屈原的屍體。慢慢的,飯團發展成了今天的粽子。如今,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會有吃粽子的習俗來記念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12

 今年的端午節快要到了,端午節為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我國人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壹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享,屈原之名人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但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且吳越之地以龍舟競渡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很久。

 媽媽說:“端午節還要吃五黃,有黃瓜、黃魚……,門上要插艾草,驅蚊、辟邪。”這天我在臨安白水澗快快樂樂的過了壹天。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13

 端午節到了,終於可以吃粽子了。粽子的味道又香又甜。

 今天,我到奶奶家去吃午飯。奶奶就給我們買了壹盒綠豆糕,我很高興。奶奶這次給我們買的是正方形的,它們軟軟的、甜甜的。

 吃晚飯了,我迫不及待地走出來。我看見桌子上的菜有:黃魚、黃瓜、黃鱔、蛋黃。爺爺的碗裏有黃酒。我感到很奇怪,就問:“爺爺,這菜裏怎麽都有黃字啊?”爺爺回答:“因為今天是端午節呀!”

 今天晚上,媽媽回來了,就把她買回來的草插到門上面,我感覺很奇怪,就問:“您為什麽要插草呢?”媽媽說:“這是艾草,是用來防蟲、避邪的。”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14

 古時候,人們不喜歡五月,稱五月是“毒月”、“惡月”。民間把未滿周歲的孩子帶到外婆家過端午節,意思是躲起來,以免遇到什麽災禍,還有在端午節的時候,用大紅紙剪出“五毒”的圖案,貼在窗戶上和門上,可以驅趕各種毒蟲。五毒就是蜈蚣、蠍子、壁虎、蜘蛛、毒蛇。

 我家這次端午節長假去了懷柔,可是早上有點霧,它掩蓋了我出遊的心情,到了懷柔霧散了,溫暖的陽光開始灑向大地,雖然,我們在懷柔玩的很開心,可是我還是不高興,因為那裏的天是那樣的藍,而北京的天是灰色的,這讓我意識到地球也是有生命的。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15

 看完賽龍舟,我們意猶未盡,爸爸提議我們壹起去劃船,我們痛快的答應了。我們同學四個在爸爸的帶領下,買好票,坐上租來的船,就往湖中間劃去。

 我們幾個人壹人掌舵,其他幾個人也沒閑著,壹會兒坐在船尾,壹會兒站在船頭。岸上的爸爸媽媽們看到了,擔心急了,不停的說,小心點,小心點!

 我們看到湖中的小島上,有好多灰鷺,它們時而展翅盤旋在空中,時而停留在枝頭上,自由自在。

 湖岸邊開滿了各種各樣的不知名的野花,蘆葦抽綠,睡蓮綻放。岸上遊客絡繹不絕,穿梭在花叢中,流連忘返。我們靜靜的徜徉在湖面上,看著天上的白雲,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消磨著上午的時光,感覺很是愜意!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16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歷史,豐富深厚傳統文化,尤其有許多傳統節日。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是因為可以上好吃粽子,糯米裏有香腸、有棗子、還有肉,端午節還有壹個有趣傳說,楚國有個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國滅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這壹天投江了,人們怕小魚小蝦吃屈原身體,他們用竹筒把米裝起來投進江中,可是被蛟龍偷吃了,後來人們知道了蛟龍最怕葦葉和五色線,人們用這些東西把糯米包了起來。蛟龍看見這些東西就嚇走了,這樣小魚小蝦不吃屈原身體了。於是到了這壹天人們把包好粽子投進江中,壹年又壹年就成了習俗。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我最喜歡吃粽子了,我最敬佩屈原了。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17

 “5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擦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傳統佳節——端午節馬上到來,為了讓小朋友們更好地體驗節日的歡樂,周五的班會課上,同學們就和老師壹塊學編蛋兜,五彩的絲線在小手上快樂地舞動,非常快,壹個個五彩的蛋兜就誕生了。“今年的鴨蛋有新家咯!哈哈哈!”瞧,那壹張張笑臉笑得多高興!

 精彩盡在陽光周末,小朋友們在家有些又編了兩個蛋兜送給父母,有些還和奶奶壹塊包粽子咧。調皮的粽葉開始還真不聽使喚,嘿嘿,真調皮!和父母包得比起來,雖然有點“走形”,但總算過了把包粽子的癮,體驗了動手工腦的快樂!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18

 “五月五,是端午節。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就知道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來了。端午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有許多風俗也與“五”這個數有聯系。有用紅、黃、藍、白、黑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也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每逢這壹天,人們會把房子打掃幹凈,在廚房裏灑上雄黃酒,用來殺死毒蟲或孳生。

 關於端午節,還有壹個動人的傳說呢!據說,古代時有壹位愛國的詩人叫屈原。他得知自己國家滅亡了後,跳進江河裏了,眾人得知後,有人去撈屈原的屍體,有的將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蝦不再吃屈原的屍體。

 我家鄉過端午節時會劃龍舟,還會全家團圓,吃美味的大粽子,吃完後,我們還會壹邊看電視壹邊談笑風生,開心極了。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19

 端午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之壹,也叫端陽節、重午節。這個節日主要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學者聞壹多還認為,端午節就是龍節,此時就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就是賽龍舟和吃粽子。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中,就是讓魚蝦吃飽了,此時不再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的來歷我不就是個性清楚。此時端午節的歡樂之時,人們也要把房子打掃幹凈,還要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端午又稱為重五的原因就是端午的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壹齊,此時比如人們用五種顏色的線系在兒童的脖頸,稱為長命縷。各家還要插“五端”,南方還要吃五黃。

 期望端午節能流傳下去,到永遠。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20

 說到端午節,大家壹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好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壹種是竹葉粽,壹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裏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妳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壹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劃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壹直將賽龍船、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21

 這天就是端午節,我們壹家三口坐在壹齊吃粽子,餐桌上擺著肉菜粽子。我們壹邊吃著粽子壹邊談論著屈原的故事。爸爸說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歷史上,屈原就是楚國朝廷的還原,就是忠臣。但就是他卻受到了朝廷中的奸臣的陷害,沒辦法為國家效勞。為了證明自己的忠心,此時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情,屈原跳進大江中,以死來證明自己的愛國之情,楚國老百姓害怕江中的魚吃屈原,就包了許多粽子,以此來堵住魚的嘴,這樣魚就不會吃屈原了。但就是,這已經晚了。老百姓都很後悔冤枉屈原。所以,每到端午節時,人們就用吃粽子的方式來紀念屈原。

 這天我吃粽子,也就是為了紀念屈原,此時因為屈原就是個好人,就是個忠臣,此時就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年年都要過端午節,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22

 我喜歡的節日有很多,但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這個節日不但離我的生日近,此時也就是愛國詩人屈原的祭日。端午節時,我們能夠看龍舟、吃粽子。

 媽媽帶著我去看龍舟,當時的情形可熱鬧了!四面響起了咚咚的鼓聲,比賽開始了,河面上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龍船,四條龍船伴著鼓聲越劃越快。再看觀看的人們,人們有的急得像油鍋上的螞蟻,有的正在瘋了似的喊加油,還有的激動地跳起了舞。這時,所有人幾乎什麽煩惱都忘掉了,伴著鼓聲越飄越遠,消失得無影無蹤。

 回到家,我們開始了包粽子行動。我先用兩張葉片疊在壹齊,加入糯米、花生……包成三角體,用細繩纏緊。口味有很多種,有蛋黃的、肉松的、火腿的……真想每個味都嘗嘗。此時粽子不但味道多而且形狀也多,有橢圓形、斧頭形……真讓人眼花繚亂。

 端午節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精彩的龍舟比賽,真就是樂趣無窮!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23

 端午節的風俗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端午節這天,全國最為相同的是吃粽子。關於端午節有很多說法,比如我的家鄉;在農歷五月初壹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說;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壹家人就要上山拔壹些艾回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夠驅蚊蟲。洗完臉後就開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壹個還想再吃壹個。還有將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壹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風俗,雖然是個傳說但家鄉的人都很相信。

 媽媽說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家鄉的端午節非常隆重。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24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 ,我們就壹塊兒吃甜甜的粽子。

 每年端午節,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最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因為“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壹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 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的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壹天還是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 色的香囊。

 這壹天,最主要的活動是賽龍舟、吃粽子,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真是壹個充滿色彩的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二年級作文 篇2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壹天我家鄉有吃粽子。割艾草。小孩子要佩戴香囊和五色絲線的習俗。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剛剛過去;我是在奶奶家過的端午節,那天早上天剛剛亮,奶奶就起床了說是趁著太陽沒露頭去割艾草,這時候割的艾草能治病,驅邪。我也立刻爬了起來和奶奶壹起去我們拿著鐮刀走在路上,快到地方的時候就聞到壹股淡淡的香味撲鼻而來,奶奶說這就是艾草發出的味道,把個下的艾草放在房子裏可以驅蚊,驅蟲,我想艾草的作用可真多呀!

 回到家裏,媽媽把準備好的香草和五色線分別系在我和弟弟的脖子和手上,說是可以驅邪和保平安。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特色,今年奶奶沒包粽子,我們就買了許多,有蜜棗的、葡萄幹的、有牛肉的等多種味道。我喜歡吃蜜棗的,撥開薄薄的葉子,粘著白糖咬上壹口軟軟的、甜甜的真好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