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人從“聽雨”這壹獨特視角出發,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壹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
《虞美人·聽雨》作者蔣捷?朝代宋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壹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白話釋義: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面,水天壹線,西風中,壹只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獨自壹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發蒼蒼,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壹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擴展資料創作背景:
蔣捷生當宋、元易代之際,大約在宋度宗成淳十年(1274)進士,而幾年以後宋朝就亡了。他的壹生是在戰亂年代中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壹生。
這首詞正是他的憂患余生的自述。他還寫了壹首《賀新郎·兵後寓吳》詞中所寫情事,可以與這首詞互相印證。這兩首詞,可能都寫於宋亡以後。
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壹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此詞在結構上運用時空跳躍,以“聽雨”復沓串連,上、下片渾然壹體,具有跌宕回旋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