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必須接受責任督學監督,什麽是責任督學監督?
督學,壹個聽起來挺高大上的名稱,為何在實際中如雞肋般存在呢?原因很簡單,自上而下從來都沒有人把這項工作當回事,普通老師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督學是什麽,甚至連個職務都算不上,這種無職無權無事可做的崗位哪來的存在感。
本人兼職過學校的督導員,與學區責任督學打過交道,責任督學就是壹位從校長崗位退居二線的領導,的確是養老職務,連正常的督導任務也是由我們代筆完成,因為督導中發現的問題也是學校正在改進的或是自己也沒能力協調解決的,壹句話,說了也白說,不說都安逸。上級是規定了督學職責,但僅僅是停留在墻上,除了中央搞督學驗收那陣子真刀真槍忙過外,再沒見過督學有什麽事了。
督學沒有什麽實際作用,這是肯定的呀——聽壹兩次課,知道個屁呀。到底有沒有講課水平,只有長期才能看得出來。誰也不能保證每壹次課都精彩,並且學生評價老師講課好和聽課專家評價老師不是壹碼事兒。很多獲得好評的公開課,其實都是演戲的。真正講課好的老師非常的充滿個性、不拘壹格。
真正最有資格評價老師的就是天天聽課的學生!挑出前十名或前20名的學生給同科老師匿名打分是最好的辦法。或者打破班級界限,讓學生自由選課。或者老師流動上課。如果這樣辦,老師的教學水平還評價不出來嗎?
現實中的確是這樣安排的,年齡大了,還不到退休,就退職下來作督學。
這樣安排的督學,大多數都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壹方面他們確實老了,想“耍幾年”,另壹方面,退下來的人中還有人忿忿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