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吃的風俗食物有:秋菜、湯圓、芋餅。
1、秋菜
秋菜的模樣和莧菜差不多,都是通體碧綠,在葉根的部位會有壹些發紫的顏色,根部壹般以紅色為主。秋分的習俗不壹定是炒秋菜,更多的時候是將秋菜和魚壹起熬煮成湯汁,命名為“秋湯”,這體現了人們對於秋分的美好祝願。
2、湯圓
秋分這壹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扡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嘴兒。煮好十多只實心的湯圓,放在盤子裏晾著。
從竹林裏砍來帶葉的竹子,各家的孩童把壹只只湯圓戳在竹竿的頂端,扛到地裏,再壹根根插在自家的田埂上。希望糯米做的湯圓,能粘住偷食的雀兒的嘴巴,讓它受個教訓,今後不再敢來。
3、芋餅
老北京還有秋分吃芋餅的習慣,食用芋艿的方式主要有煮、蒸和炸,也可以與其他蔬菜壹起煮湯。芋艿球莖的食譜範圍從主要菜品壹直擴展到甜點食用。除了上述方法,芋艿還可以制作成粉狀糊、飲料、擠壓產品。
有關秋分的習俗
1、祭月: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流傳說法,那麽秋分曾經是傳統的“祭月節”,因為秋分節氣當天,不壹定是滿月,後來改至農歷十五中秋為祭月節,所以中秋節來源於傳統的“祭月節”。
2、拜神:拜神是到廟、道觀對神的壹種祭祀方式。所拜的神有開漳聖王,也稱“陳聖王”,是唐朝武進士陳元光,對漳州有功,死後被奉為漳州守護神;觀世音菩薩;廣東潮州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
3、豎蛋:每年的秋分時節,我國很多地區會有做“豎蛋”的試驗。據說能把蛋豎立起來的,這壹年裏風調雨順,好事連連。有壹種比較科學的說法是,秋分是南北半球晝夜等長的壹天,地球公轉軌道平面處於平衡狀態,雞蛋容易豎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