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精選朝花夕拾讀書筆記(通用25篇)

 魯迅先生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思想家,他的許多作品,既是他獨特的生活歷程的寫照,也是全民族所經歷的心理歷程的反射。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精選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篇,歡迎閱讀,希望對妳能夠提供幫助。更多資訊盡在讀書筆記欄目!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篇壹: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裏有苦也有笑。但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朝花夕拾》這部散文集,講述的就是魯迅兒時的經歷。

 《狗“貓”鼠》記述了童年時對貓和鼠的好惡。《阿長與〈山海經〉》回憶了保姆長媽媽的淳樸善良。《五猖會》回顧了兒時壹次看廟會的經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味了純真快樂的童年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日子。《藤野先生》懷念日本留學期間的老師藤野,並記述了作者棄醫從文的經過……等壹些故事,而主人公魯迅也從青澀懵懂的少年逐漸變得成熟起來。

 而我個人最喜歡的壹篇文章要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文中,充分描繪出百草園這個荒原充滿著無限的樂趣,那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裏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這裏無疑不是壹座兒童的樂園,無壹不充滿生氣,無壹不充滿快樂,難怪魯迅先生喜歡這兒了。但到了魯迅先生該上學的時候,他不得不和充滿著快樂的百草園說再見,到三味書屋學習。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工作。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常到屋後的園裏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遠遠不及在百草園裏自由、快活。

 就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所寫,我們的童年並非只有開心,都是順心如意的。但那也豐富了我們的壹生,留下許多回憶。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篇二: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魯迅先生所著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連串的時間,連串的記憶,真想將魯迅爺爺的記憶當做我的。整本文集用詞語簡潔柔和,正是魯迅爺爺的平易近人的體現。書中的抨擊,諷刺,嘲笑,正是魯迅爺爺對當時社會的反感與不滿,表現了壹個想讓讓民族進步,想讓社會安定,為孩子著想的魯迅爺爺。

 這本書向我們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圖卷,封建的社會制度,社會對人民的囚禁。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園中淘氣天真的小孩子,觀菜畦、吃桑葚、聽鳴蟬與油蛉和蟋蟀的音樂會,看黃蜂、拔何首烏、摘覆盆子。到在書屋讀書習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課上偷偷畫畫,到書屋的小園玩耍。無壹不體現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熱愛大自然的心態,也表現了社會對孩子們的束縛。

 《在阿長與〈山海經〉》,《範愛農》中,這兩個人物,給魯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回憶。兩個由當時社會造就的人物。壹個下層的勞動者,善良、真誠、熱愛和關心孩子的阿長,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極、落後的東西,是封建社會思想毒害的結果,表現了當時社會的渾濁、昏暗。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範愛農,對革命前的黑暗社會強烈的不滿,追求革命,當時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體現了舊社會人民對束縛的反抗,向往自由、安樂的心。人民從囚禁中走向了反抗。

 這兩個人物,是當時社會的反照,人們受盡黑暗的壓迫,到起來反抗,經歷了多少次改革與戰爭,才有了我們現在安定自在的生活呀!現在,我們可以愉快地生活這,家裏有電視電話,有的還有電腦,繁雜的電器設備和自由的生活,我們不用遭受黑暗社會的壓迫,不用吃苦,更不用去鬧革命。這都是無數革命烈士用自己的先軀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生活。

 《朝花夕拾》是魯迅爺爺對往事的回憶,有趣的童年往事、鮮明的人物形象,壹件壹件往事,同時也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表現了魯迅爺爺對艱苦勞動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現了對當時社會的厭惡,告訴我們不要再回去那讓人受苦的社會,更表現了對阻遏人民前進、折騰人民、損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讓我們了解歷史,感謝美好生活的由來。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篇三:

 最近,我看了壹本散文書——《朝花夕拾》。這是壹本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滿了個體生命的童年時代與人類文化發展的童年時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氣。書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視為魯迅的雜文筆法向散文的滲透,不僅使其中的韻味更加豐厚,而且顯示了魯迅現實關懷的壹面,這也是真正的魯迅。這本書確實非常好看。

 《朝花夕拾》與壹般的自傳或回憶錄的寫法不同,它不是個人生活的編年史,而只是從生活回憶中選取壹些有意義的片斷,寫出壹組既各自獨立又具有連續性的系列散文。魯迅的生活閱歷相當豐富,即使在本書中所反映的青少年時代,可寫之事也很多,但他只從中選取了十個題目,這與他壹貫主張的“選材要嚴,開掘要深”的嚴謹的寫作態度有關。這十篇散文,每篇都有很深的思想意義和很高的藝術水平,在眾多散文中,可以稱得上是上乘之作了。

 這本散文中,我覺得最好的壹篇是《阿長與〈山海經〉》,這壹篇散文裏,魯迅曾懷著真摯的感情為長媽媽呼喚:“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妳懷裏永安他的魂靈!”這種刻骨銘心的人間摯愛,顯露了魯迅心靈世界最為柔和的壹面。還有那《二十四孝圖》中的“臥冰求鯉”、“老萊娛親”,被魯迅斥責了壹頓,好有趣!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筆調記述了魯迅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斷,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摯誠懷念,寄予了對現實的思考。希望大家多多去看《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篇四: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充滿歡笑的,童年是最快樂的。《朝花夕拾》這本書就是魯迅回憶自己的童年的。這本書是魯迅從記憶裏抄出來的,摘取了那些深藏在童年的難忘的生活的片段。

 最令我難忘的,是《阿長與<山海經>》和《藤野先生》這兩篇文章。阿長是阿長與山海經的主人公。她是魯迅幼年時的保姆,是在魯迅童年生活中影響力最大的人。她睡相很難看,總在床中間擺成壹個“大”字;她平日喜歡“切切察察”;滿肚子繁瑣的道理,常給魯迅講故事。文中處處體現了阿長對魯迅的愛,和魯迅對阿長的懷念。

 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的解刨學教師,他正直,熱情,誨人不倦,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他十分關心魯迅的學習,耐心仔細的糾正魯迅講義上的錯誤,並引導魯迅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學習。當他得知魯迅要放棄學醫後,很惋惜,並把他的照片送給魯迅留做紀念。

 這兩篇文章都表達了濃濃的愛,這種愛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愛。我從中也學會了如何關愛別人。當別人有困難時,妳去幫助他,而不是嘲笑他,這是關愛;當別人遭遇不幸時,壹句理解的安慰,這是關愛;當別人幫助妳時,壹句誠懇的“謝謝”,這也是關愛……

 生活中的愛無處不在。愛在壹個鼓勵的眼神裏;愛在壹句關切的話語裏;愛在壹桌美味的早餐裏……

 我們的童年在慢慢的漸行漸遠,留下了壹個個美好的回憶。細細品味《朝花夕拾》,回憶自己童年的`美好。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篇五:

 魯迅先生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思想家,他的許多作品,既是他獨特的生活歷程的寫照,也是全民族所經歷的心理歷程的反射。讀《朝花夕拾》讓我走進了魯迅自己的記憶的窗口,站在作者自己的思想高度上,觀望作家的童年記憶和青年歷程。散文集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襲來;郁悶不樂的時候,我感到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壹切,確實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在此書中,當然也有魯迅先生壹貫的諷刺辛辣,但更多的,卻是壹種老年人回憶往事時的脈脈溫情。

 過去的日子裏,我們的國家有著太多的屈辱,我不得不為我生在如此繁榮富強的社會感到慶幸,但同時又感到壓力之大:從過去的時間裏,中國人民已深深感受到“落後就要挨打”,所以作為未來祖國的棟梁,我們要肩負起富強祖國的大任!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篇六: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著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如今,中國還有很多陋習,我想我們會改變它們,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細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壹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三味書屋後面也有壹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餵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裏去了?……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壹聲,從後竅噴出壹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註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壹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遊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壹切感受都是那麽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鳴吧,也許是老師教過這篇文章,真不懂自己怎麽會那麽喜愛《朝花夕拾》中的壹篇,尤其是作者以壹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兒童特有的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篇七:

 暑假來臨,我讀了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讀完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覺得不像在讀壹本名著,而是在和壹個朋友聊天,想必這就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於是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朝花夕拾》的內容簡短但不缺乏經典,壹開始讀,好幾遍都看不懂,後來經過慢慢品味,才讀透這本書。《朝花夕拾》是魯迅的壹部經典作品,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壹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仿佛在給妳講故事壹樣。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艷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壹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說起《狗、貓、鼠》是我在這本書最感興趣的文章了。壹開始,看這本書的第壹篇文章就像是在聽故事壹樣。文中的魯迅可是把他仇貓的原因壹五壹十的說了壹遍,說實在的我也挺討厭貓的,也是因為它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我最愛的紅燒魚。不過,如果當時的我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的話,就能和魯迅先生媲美壹下了,題目就叫做《我?貓?老鼠》。雖然我平時不太喜歡老鼠,但看了這篇文章,突然覺得其實有只“隱鼠”也不錯啊!可當我看到阿長踩死“隱鼠”的那壹段時,感覺真有點氣憤,同時也為魯迅失去“隱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覺阿長真壞,不僅踩死了可愛的“隱鼠”,還把罪禍強加在了貓的身上,使魯迅錯怪了貓。《狗·貓·鼠》記述了童年時對貓和鼠的好惡,有明確的針對性,論戰性很濃。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篇八:

 手捧著膾炙人口的巨作----《朝花夕拾》,擦拭上面久矣的塵埃,輕輕翻閱起來。

 這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中寫下的。老了,累了,倦了,品味起年少的童真,想必也不再是年輕的滋味了吧?

 魯迅先生的童年也並不乏味,他雖是鄉下人,卻可以隨城裏人壹同上學;它有趣味橫生的百草園;他在雪地捕鳥;他在上課時偷偷畫畫。似乎魯迅的童年是在壹首圓舞曲中結束的。“枯燥,乏味”則是魯迅先生對書屋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壹會兒,就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壹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從這本《朝花夕拾》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似乎感染了我,讓我看到自己童年的光輝事跡。

 小時候,我經常坐在外婆家的河岸邊,看見古老的大橋下邊,向著我遊來壹只只小鴨,歪著腦袋,掰著手指數“壹只,兩只,三只,五只……”;喜歡把外婆洗好的衣服丟進臟水盆,想到這兒,心中有些竊喜,似乎是壹個小陰謀得逞了。

 魯迅先生的童年趣味橫生,而魯迅先生的中年更是為國奉獻。他非常具有戰鬥精神,他用他的壹支筆與敵人進行戰鬥,他創作了大量作品,如小說集《吶喊》、《仿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他還翻譯了許多外國文學家的作品,如蘇聯作家法捷耶夫的長篇小說《毀滅》,還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等。魯迅先生,是我們“民族的脊梁”,以筆作槍,寫出了舊中國的弊端。如今的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發努力。獨酌花酒釋胸竹寒衣不勝暑朝花夕拾誰歸屬甜酸鹹辣苦看過的回憶錄,大都是風花月殘、捕風捉影的閑情逸致,倒沒見過這夕拾的朝花也別有風味,也是,百味不離其宗,朝花夕拾壹樣艷。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篇九:

 在暑假的時候,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書中寫的是魯迅以前的回憶,內容主要是作者對當時舊社會的批判,也體現了魯迅先生寫文章的語言特點。

 在這本書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的寫的是作者的童年,有的寫得是作者的青年,作者幾乎把自己的壹生寫進書中。有些故事讀起來會有壹絲親切感,就如作者的《五猖會》,在“我”正準備去看廟會的時候,父親卻讓“我”背書,現在的我們身上是不是也會有相同的事情發生呢?正是因為這個故事我才覺得父母的這種行為是不是沒有顧及孩子心理的感受呢?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長媽媽,雖然讓晚上的睡相不好,而且還愛說別人壞話,但她還是有優點的,如“我”和她聊到長毛的時候,她的精神,“我”甚至對她產生了特別的敬意,雖然這敬意越來越薄,在長媽媽的身上,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的社會的婦女的形象。在現在的社會中雖然也有這種“反面”形象,但已經很少了。這也是當時封建社會留下的後果。

 在這本書中,我不但見到了壹些舊社會的壞風氣,還有壹些值得我仍然學習的地方,就如書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魯迅先生從醫時的老師,他為人非常的嚴謹、認真。在“我”的筆記中,他都會幫“我”勾勾畫畫,有壹點錯誤他都會改出來,這也使“我”對他充滿了敬意。而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的態度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總之《朝花夕拾》向我們揭示了當時舊中國整體社會現象,落後、愚昧。也激勵我們珍惜今天,更好的去創造明天。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篇十:

 進入初中,我發現中學階段有許多魯迅先生的文章,而這些文章大多都選自壹本書——《朝花夕拾》,於是,老師讓我們去讀壹讀這本魯迅先生寫的唯壹壹部散文集。

 我品味著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年少輕狂時的童真。《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的時候,回味起自己童年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壹些當初的味道的,想必還會別有壹番滋味吧?!本應該快樂的童年,卻被當時的封建思想籠罩著,透出迂腐的氣息。從文章表面來看,魯迅先生都是用了壹些溫情的文字來敘述的,其實,他把憤怒藏在了文字下。魯迅先生還在這篇巨作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強調出了當時封建思想的黑暗。

 魯迅先生不管是對他人的贊揚還是批評,都會毫不掩飾的表露出來,有時還會很幽默。比如阿長與《山海經》的內容大概是這樣說的:“阿長是我的保姆,我開始很討厭她,而且她懂得許多規矩,這些規矩也大概是我不耐煩的。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她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而在知道她謀害了我的隱鼠之後,不但對她的敬意消逝,而且極嚴重的詰問,甚至要復仇。再後來,在我極度渴望著時,阿長為我買來了《山海經》,這讓我又壹次對她敬佩……”這段文章,通過“我”壹次壹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只是壹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壹下魯迅先生的童年吧,慢慢體會!

;